2018/03/21 | 來源:《品牌紅木》雜志
[摘要]明式家具中,狹義的四面平式條桌以簡練取勝,是桌類中簡極之作。廣義的四面平式有三型,包括有牙板四面平型、無牙板四面平型、變體四面平型。
明式家具中,狹義的四面平式條桌以簡練取勝,是桌類中簡極之作。從明萬歷版畫插圖上看,在明晚期,桌類中這種造型極多,但遺存下的實物極為罕見。廣義的四面平式有三型,包括有牙板四面平型、無牙板四面平型、變體四面平型。
(一)有牙板四面平型
實例如黃花梨四面平條桌(圖1)是四面平條桌的經典代表,年份極早,表現為:一是形態優美,其牙板出大牙嘴,與四腿呈大圓角相交,線條精妙,令人叫絕;用料極大,腿足上大下小,底部順勢鎪挖出馬蹄足,沒有線腳。二是馬蹄足磨蝕嚴重,益顯扁矮,足尖外挑。這些都是年份偏早的特征。面心為癭木板。

圖 1_ 明晚期 黃花梨四平面條桌
從傳世宋元繪畫中,可以見到此類無束腰、無棖(霸王棖、直棖、羅鍋棖等)的桌子,明萬歷朝間小說插圖中更為常見,可推知這是古老的桌類造型。
明式家具桌子在各種格角處以圓角相交,這是古典家具崇尚圓曲審美的表現。它們以大圓角為上品,葆有大漆家具之風。一般而言,其年代偏早,制作耗材,但審美價值高。小圓角次之,直圓角等而下之,年代也逐次走晚。
桌子無棖支撐,結構并不合理。其邊抹交接處、牙板與腿交接處均有銷釘鎖死,這是令其完整至今的保護神。
這類無棖的家具實物難以保存下來,所以現在典型的實物罕見,遺留下的基本上存在修配。
在后來的桌子上,結構更加科學,無棖的器物越來越趨于消失。
邊抹和牙頭兩端都有銷釘,這是這類家具尚存的重要保證。
明萬歷刻本中可見此類四面平條桌,如明萬歷小說《牡丹亭還魂記》插圖中的四平面條桌。
(二)無牙板四面平型
有牙板四面平桌和無牙板四面平桌哪一種更早出現?在對多個頗好思考的行家的咨詢中,得到的結論是不同的,有人認為此早彼晚;另外有人則認為剛好相反;還有人認為它們是同一時期的。三種意見,各自有自己的解釋邏輯。
黃花梨無牙板四面平條桌(圖2)是四面平桌類的另一種形式。邊抹下無牙板,面心獨板,大邊、抹頭與四腿四十五度角相接,為小圓角。霸王棖三彎曲線優美。馬蹄足扁矮。它與黃花梨四面平條桌的區別在于缺乏邊抹下的牙板。常規中的四面平桌在概念中是邊抹下存在牙板,故此類桌稱為無牙板四面平桌。

圖2_ 明末清初 黃花梨無牙板四面平條桌
黃花梨無牙板四面平條桌(圖3)邊抹下無牙板,桌面心嵌癭子木,四腿與邊抹齊平,腿上部寬,向下逐步變細,在足端內翻圓球,下承托泥。四腿上霸王棖為三彎形,但形態趨向方折,表明其年代較晚,這一點和其球足之年代特點相一致。

圖3_ 清早期 黃花梨無牙板四面平條桌
(三)變體四面平桌型
變體四面平式條桌噴面稍大(桌面大于四面牙板與四足俗稱為“噴面”),它屬四面平變體,俗稱為“假四面平”。這種式樣在桌、榻、床、凳中均有存在。黃花梨四面平翹頭桌(圖4)桌面獨板,兩端置小翹頭。噴面稍微大于牙板和四腿,寬大的牙板與壯碩方腿圓角相交,呈大圓角狀。霸王棖為兩彎形,截面為方形,形態收斂靠上。

圖4_ 明末清初 黃花梨四面平翹頭桌
馬蹄足磨損嚴重,一側馬蹄足磨損重于另一側,尤其其中有一只腿足受損最重,這些都是年份較早的表現,符合古家具存放的規律。那些年份早、原皮殼、未修復的家具一定是一足或一側腿足是矮的,因其長期置于潮濕的房角
。
黃花梨變體四面平條翹頭桌(圖5)邊抹更為外噴一些,窄牙板,兩端寬,出牙嘴與四腿四十五度大圓角交接,形成優美的弧線,由側面可見,馬蹄足亦有磨損,但仍偏高,其年代可定為清早期。

圖5_ 清早期 黃花梨變體四面平條翹頭桌
正方形、圓形等簡單的幾何形狀,是人類最早有能力制作又能引發審美快感的幾何形體。而后,人類創造的各種變化多端的構圖,包括不規則構圖中,仍往往要借助正方形、圓形等簡單圖形達到構圖的完美。
正方形的結構性造物,往往比圓形更容易制作。如此我們就可以理解越古老越多見的四面平器物。當然,四面平型制也是發展的器物,會不斷完美進化。
在漢代考古資料中,可見四面平式家具,如河北望都二號漢墓出土平臺床(石床)、遼寧遼陽棒合子漢墓壁畫上的獨坐榻。
唐代壁畫和古畫中,四面平式家具更不勝枚舉,如唐代周昉《內人雙陸圖》、唐閻立本《歷代帝王圖·陳文帝像》上的四面平床。唐代新疆吐魯番出土的雙陸棋盤為四面平式。
宋代家具,處于框架結構和造型的初期,家具中出現四面平結構和造型是必然的。工藝的初步,決定了造型的原始。宋代家具中,桌、幾、椅、凳、榻中,無類不有四面平一款。
明晚期,在黃花梨家具制造的大潮中,形制的異變風起云涌,明式家具超越了宋式家具,就是它更多地突破方正平直,突破了“靜態均衡”,追求并創造了許多有運動感的曲線,使人感到更高級、更豐富的“動態均衡”。盡管如此,家具中還是有大量的廣義四面平器物。至清代,四面平家具繼續使用,只是形態上有所變異。

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明清家具研究學者張輝
作者簡介
畢業于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先后任職河北省博物館、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后,在北京多家出版社任策劃組稿編輯,并創建北京紫都苑圖書發行公司。著有《曾國藩之謎》(經濟日報出版社),整理《曾國藩全集》(中國致公出版社)、《中國通史》(中國檔案出版社)、《中國名畫全集》(京華出版社)、《古董收藏價格書系》(遠方出版社)等著作。從2000年開始,從事明清家具、文玩古董收藏和研究,現為三家專業藝術媒體專欄作家。將考古學、人類學、圖像學、歷史學之方法論引入家具研究。2017年出版《明式家具圖案研究》(故宮出版社)。
(來源:第四十五期《品牌紅木》雜志 張輝∕文 張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