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新中式家具》名家對話|彭亮:從有相到無相
使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產品是品牌突圍的第一步。如今,社會消費結構和生活方式向多元化、品質化轉型,很多家具企業瞄準時機,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從家具研發設計開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兼顧中國文化內涵和現代氣韻的家具設計怎么做?產品系列如何設計?設計與生產矛盾時該怎樣取舍?為什么有的企業頻繁開發新品卻做不大?
本期名家對話向胡景初、彭亮、唐開軍、許美琪四位家具設計專家發問,希望從4個不同的角度,挖掘出紅木家具產品研發設計的著力點,讓人們在至關重要的一步上做好準備,撬動市場。
對話主題2:產品系列設計應該怎樣做?
對話名家: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教育部教學改革示范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帶頭人彭亮

彭亮
《新中式家具》:一般來說,要將一件產品延伸到多件可以組合的產品系列,它們之間需要一定聯系。您認為產品的系列設計應該怎樣做?
彭亮:從紅木家具行業來講,現在的設計還處于1.0階段。設計手法還是在符號化,比如,一個如意、一個祥云,就把它復制到整個家具的成套系列里面去。這種方式會比較快速市場化,但是已經被市場詬病,太表面化,太泛濫。這主要源自產品的基因,紅木家具企業的歷史不夠悠久,還停留在模仿明清家具或者市場熱銷的款型,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缺少原創設計的自主品牌。
因此,紅木家具企業要轉變思維,要在結構創新,解決人居空間更深層的問題。從有相到無相,從具象到抽象,要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吻合,不止是明清家具產品的改良,更多的是設計一種更加具有當代功能又符合當代人生活方式需要和審美需求的去符號化的真正骨子里的中式家具。
《新中式家具》:對優化和豐富產品系列您有什么建議?
彭亮:企業小打小鬧,很難實現優化和豐富原有的產品系列。未來紅木家具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第一,最好的明清家具經典高仿復刻方式還會存在。他們有最好的工藝、最好的雕刻、最好的工匠、最好的木材,達到收藏級的精品。
第二,市場中一批有實力、有規模的紅木家具企業將會走向現代中式、新中式、當代中式或者新古典風格,他們自創品牌,自主設計,有自己一套包括品牌、軟裝、營銷、傳播、系列化設計在內的全產業鏈,他們會成為中國紅木家具企業的主流,引領潮流,成為行業的風向標。這些企業會與當代人的生活方式結合,走向品牌化。
第三,小批量、原創式,以設計師品牌為主的中式家具設計,他們強調小而精。憑個人對中式文化的理解和個人興趣而設計,代表了設計潮流發展的新方向。
第四,在紅木家具資源匱乏的大背景下,未來紅木家具會和實木家具走向跨界,實木和紅木、金屬等融合,為當代不同族群的消費群體提供不一樣的中式家具設計。在設計靈感上,也會不局限于明清,可以上溯到中國古代,比如春秋、秦漢、唐宋,汲取不同時期家具的風格,發掘中式元素。未來,傳統和現代的之間的設計界限越來越模糊化。
第五,紅木家具也從唯材論的誤區走出,走向當代生活方式和當代中式風格融合。不排除與北歐、意大利、地中海、美式家具不同風格的融合,會出現更多元化的中式設計風格。
第六,從家具到大家居到生活方式的轉變,滿足不同階層的需求。在紅木全屋整裝定制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通過傳統紅木與現代板式家具之間的融合,讓更多的人享受中式雅致生活。
(來源:《新中式家具》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