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
《新中式家具》名家對話|胡景初:“雙軌制”推陳出新
使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產品是品牌突圍的第一步。如今,社會消費結構和生活方式向多元化、品質化轉型,很多家具企業瞄準時機,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推出新產品。從家具研發設計開始,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打響。
兼顧中國文化內涵和現代氣韻的家具設計怎么做?產品系列如何設計?設計與生產矛盾時該怎樣取舍?為什么有的企業頻繁開發新品卻做不大?
本期名家對話向胡景初、彭亮、唐開軍、許美琪四位家具設計專家發問,希望從4個不同的角度,挖掘出紅木家具產品研發設計的著力點,讓人們在至關重要的一步上做好準備,撬動市場。
對話主題1:兼顧中國文化內涵和現代氣韻的家具設計怎么做?
對話名家: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中國高等教育家具設計專業創始人胡景初

胡景初
《新中式家具》:有營銷專家認為,一個企業突圍的第一步是產品突圍。在這一步突圍中,您覺得產品的設計開發起著怎樣的作用呢?
胡景初:家具企業的產品設計,在企業突圍的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先鋒隊的作用。二戰后,作為戰敗國的德國和意大利,都是依托設計和技術創新,以新產品開拓和占領市場走出了經濟大蕭條。德國終于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制造大國,而意大利則以有機雕塑造型和金屬塑料等新材料相結合,創造了設計的奇跡,也很快成為一個設計立國的主要經濟體重返歐洲和世界。
《新中式家具》:開發新產品是很多企業頭痛的問題,縱觀市場推出的新產品,特別是有些新中式產品被人說是不倫不類的四不像。從一件產品出發,要具備中國文化內涵和現代氣韻,它的設計應該注意什么?
胡景初:在處理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問題上,日本的經驗值得參考,他們采用了“雙軌制”的方針。
一方面在服裝、家具、室內和手工藝品等設計領域,系統地研究和有取舍地傳承,以求得傳統文化的延續性,另一方面又在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以及對當代生活的適應性方面進行綜合設計。
“雙軌制”的實施,使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得以發揚光大,并涌現了一批優秀設計師和作品。用我們自己的話語說,也就是古今交融,推陳出新,這應該是我們新中式家具的發展之路。
(來源:《新中式家具》創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