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1 | 來源:巧奪天工紅木家具公眾號
[摘要]這個夏天,讓我們在清風徐來中,重拾那份優雅從容的夏日時光。

臥榻:偷得浮生半日閑
在沒有空調的古代,臥榻是夏日休憩的核心。文人雅士常將其置于庭院廊下或軒敞廳堂,午后斜倚其上,聽蟬鳴、觀流云,任清風穿堂而過,便是最愜意的消暑方式。
貴妃榻
古人筆下的閨閣場景中,貴妃榻總與慵懶詩意相伴。仕女們會在此處憑欄觀荷、臨窗刺繡,讓午后時光在光影流轉中緩緩淌過。

此《貴妃榻》采用單翹頭設計,尾部上卷,榻體、榻頭與扶手線條流暢,渾然一體。扶手之上,蘭花雕刻細膩入微,更顯清新高雅;其委角造型取“步步高升”之意,寓意吉祥,榻頭處卷草紋造型往上延展,更添一份生動與華美。

今人可將其置于臥室飄窗旁,清晨枕著陽光小憩;或放在客廳角落,搭配輕紗窗簾,午后捧書閑讀時,便是都市里的一方詩意角落。
曲尺羅漢床
古代文人很喜愛羅漢床,夏日里邀三五好友圍坐其上,榻上置小幾,煮茶論畫,清風透過窗欞拂過,暑氣頓消。

此款《曲尺羅漢床》的三屏風式床圍,以長短不一的短材攢接成幾何圖案,如窗欞漏景般空靈通透,讓空氣自由流通。坐面攢框裝板的“落堂起鼓”工藝,使板面四邊呈自然弧形,肌膚觸碰時只覺溫潤順滑。鼓腿膨牙式的腿部收放有度,如舞者舒展的身姿,既穩固又添幾分靈動。

現代家居中,它可作為“多功能中心”——是待客的雅致坐具,是品茶的閑雅空間,也是臨時床榻,小戶型也能輕松駕馭這份清涼。
茶臺:荷風送香煮茶閑
古人消暑講究“心靜自然涼”,茶臺便是靜心之所。庭院中的茶臺常與竹林、荷塘相鄰,煮茶時水汽裊裊,與自然景致相映,涼意自心底生。
圓包圓茶臺
這款《圓包圓茶臺》的長方形桌面四角作圓弧處理,磨去了棱角,溫潤得恰到好處。中間絳環板上的雙龍戲珠雕刻,在光影下流轉著吉祥寓意,仿佛茶湯注入時,便能喚醒沉睡的祥瑞。直圓腿上部的裹腿羅鍋棖拐角圓潤,既增強穩定性,又讓整體線條如流水般連貫。

如今它適合擺放在開放式空間中,閑來邀友煮茶賞花,恰似回到古人的閑情時光。
金玉滿堂茶臺
清代貴族的夏日宴飲中,這類茶臺常置于花廳中央,與冰鎮瓜果、青瓷茶具相映,盡顯雅致排場。
《金玉滿堂茶臺》作為清式風格的代表,其瓜棱腿設計如飽滿的果實般端莊穩重,面中含線的工藝讓桌面更顯層次。

腿足間的雙龍戲珠與掛牙的草鳳雕刻,藏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期許,西番蓮紋纏繞其間,似將夏日的生機與福氣綿延傳遞。四個腿部的托棖設計,讓整體結構如磐石般穩固。

現代茶室中,它可成為視覺焦點,招待客人時煮一壺龍井,在傳統紋飾間感受時光沉淀的涼意。
休閑椅:清風入懷意自適
古人消暑不拘于室內,廊下、樹下的休閑椅是納涼佳選。手持書卷或輕搖蒲扇,任風穿過椅間縫隙,便是最自在的夏日姿態。
圈椅
明代文人的庭院里,椅子常擺在樹下,主人端坐其上,看孩童追逐嬉戲,手中團扇輕搖,而椅圈的弧度恰好貼合后背,久坐也不覺疲憊。

這款《圈椅》以“天圓地方”為魂,上圓的椅圈如蒼穹環抱,下方方形椅座似大地沉穩,暗合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背板上部如意形內雕螭龍母子,既有望子成龍的期許,又添幾分靈動感。外圓內方的造型,恰似君子處世之道,在夏日的浮躁中守一份從容。

如今它適合放在書房,伏案工作間隙坐入其中,椅圈的弧度能舒緩肩頸壓力;或置于臥室,清晨椅面的溫潤與晨光的暖意相融,開啟愜意一天。
禪椅
古代的夏日,人們坐在寬大的禪椅上,可隨意調整姿勢,空靈的結構讓穿堂風自由穿梭,心隨境靜,暑氣自散。
這款《禪椅》復刻自伍嘉恩《明式家具經眼錄》中的經典款式,坐面寬大如蒲團,盤腿而坐時毫無束縛。背靠椅框與扶手間不設一木,似將天地納入其中,空靈得讓人心生寧靜。四腿一木連作,八挓造型穩如磐石,羅鍋棖加雙矮老的設計,既添古樸韻味,又讓結構更顯扎實。

現代生活中,它是茶室的絕佳搭檔,泡一壺普洱靜坐其上,看茶湯熱氣與窗外蟬鳴交織;也可放在書房,作為冥想或臨時小憩的角落,在快節奏的生活里偷得片刻禪意清涼。
這些承載著古人智慧的家具,不僅是消暑器物,更是穿越時空的生活美學。這個夏天,讓我們與精品家具相伴,在光影流轉、清風徐來中,重拾那份優雅從容的夏日時光。
(來源:巧奪天工紅木公眾號 作者:蔡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