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27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二者共同勾勒出中國傳統文化“巧奪天工”的精神脈絡——在精微處顯乾坤,于器物中藏宇宙。

當《藏海傳》的權謀風云席卷熒屏,創下央視近三年古裝劇收視新高并登陸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時,觀眾不僅為藏海的命運揪心,更被劇中流淌的中式美學所震撼。
而在千里之外的山東濟南,巧奪天工紅木憑借三十年匠心積淀,打造了無數的紅木家具傳世精品。一者以光影流轉訴說東方意境,一者以木紋肌理鐫刻文明密碼,二者共同勾勒出中國傳統文化“巧奪天工”的精神脈絡——在精微處顯乾坤,于器物中藏宇宙。
傳統工藝的現代演繹
榫卯之間藏宇宙
一榫一卯,巧奪天工;一梁一柱,傳承千年。
《藏海傳》的核心場景平津侯府,全屋采用純榫卯結構搭建,鏡頭掃過青石地面、定制欄桿、屋脊走獸,每一處細節皆參照古制復原,院落縱深部分靈感可追溯至《唐宮七夕乞巧圖》。

無獨有偶,巧奪天工紅木的車間里,榫卯工藝正以精微之道續寫傳世篇章。在《傳世精品紅木家具鑒賞標準白皮書》中,榫卯被定義為評判家具傳世價值的核心工藝標準。
此外,巧奪天工在生產實踐中,前瞻性引進意大利五軸聯動數控加工中心,以科學技術提升了榫卯的生產效率和純手工無法比擬的準確度、精密度,成就了傳統技藝與現代智造的完美交響。
細節考據與文化符號
器物紋樣見乾坤
《藏海傳》的美學體系中,器物紋樣是敘事的重要載體。藏海初入京城時身著青藍棉麻襕衫,后期官服則綴以星象暗紋;平津侯蟒袍紋樣雜糅唐制,暗喻其僭越之心。道具設計更見深意:癸璽象征帝王對永恒權力的執念,蛇眉銅魚則牽引出滅門真相,這些符號將抽象主題凝練為可觸可感的物質存在。
這種器以載道的東方哲思,與紅木家具的紋樣美學形成精妙互文。

以《前程似錦沙發》為例,其背板核心處精琢細鏤一幅孔雀牡丹圖景:

國色天香之姿鋪陳如錦,暗合榮華永續之象;翎羽層疊若云垂瀑,開屏瞬間定格成永恒的華章。通體施以滿雕纏枝牡丹紋飾,蜿蜒流轉的藤蔓與豐腴綻放的花朵,令傳統祥紋于方寸間涅槃重生,既喻示家族血脈的綿延昌盛,更暗藏功業長青的玄機。傳世精品的紋飾——每一刀雕刻都是對文化基因的復刻。
空間美學與意境營造
虛實相生顯神韻

《藏海傳》以建筑空間外化權謀格局。平津侯府的深長走廊制造壓迫感,藏海的書房以逼仄空間映射其困獸心境。這種虛實相生的表達,在劇中枕樓場景達到巔峰:秦淮燈彩映照藥發木偶的流光,非遺技藝與人物初遇的情節交織,煙火絢爛下暗涌危機。

巧奪天工紅木同樣深諳空間意境之道。其于2024年煥新升級的26000㎡紅木文化博物館內,新增的“黃花梨紫檀藝術館”,通過明式書房、清式中堂等場景化陳列,讓家具在空間關系中講述禮儀文化。

而博物館的戶外園林“巧園”,則以江南園林為藍本,園內泰山石取名“太平盛世”,牡丹園取意“花開富貴”,月季園象征“四季常青”,與建筑的榫卯結構共同構建出一個微縮的東方哲學宇宙。這與“樣式雷”設計承德避暑山莊時“自然天成地就勢”的理念一脈相承,在山水植物間調控微氣候的匠心,至今仍閃耀著生態智慧的光芒。
從器物到精神
文化血脈的當代表達
在《藏海傳》的哲學體系里,器物承載著超越實用的精神屬性。蒯鐸留給藏海的“鹿雁之喻”——鹿象征仁德王權,雁代表忠貞秩序——通過動物意象傳遞儒家倫理。而藏海最終放棄手刃仇敵,選擇瓦解戰爭陰謀守護蒼生,完成從“小我復仇”到“大義擔當”的蛻變,呼應著劇中榫卯結構“以柔克剛”的東方智慧。

這種精神升華同樣流淌在紅木匠人的血脈中。巧奪天工連續四年舉辦“巧遇風流”系列文化私享會,讓嘉賓在茶事、書畫、誦讀中體驗“器以載道”的深意。當匠人打磨家具邊角如修行般虔誠,當藏海在星盤前徹夜推演救國之策,兩種實踐共同詮釋了“格物致知” 的東方認知路徑——器物不僅是物質的,更是通向精神宇宙的舟楫。

當《藏海傳》的藥發木偶在枕樓綻放煙火,巧奪天工的工匠在紅木上落下最后一鑿,中式美學的兩種載體完成了跨越媒介的共鳴。據統計,《藏海傳》播出后浙江非遺館藥發木偶體驗預約量激增300%;巧奪天工紅木文化節單周吸引超千人觀摩。數據印證著傳統與現代的共生:榫卯咬合的不只是木材,更是古今智慧;紋樣鐫刻的不只是器物,更是文明基因。
從熒幕光影到家具肌理,中國文化的“巧奪天工”精神,終在對精微的執著與對宇宙的叩問中達成永恒。
(來源:品牌紅木網 陸婷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