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7/27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搶占消費市場是家具設計和創新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關乎一個企業興衰成敗的致命點。紅木家具的藝術設計和雕刻理念要大膽創新。既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的神韻,但也要結合現代家居生活習慣。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達芬奇“洋家具”門事件,讓不少消費者瞠目結舌,大呼上當。在譴責無良商家的不法行為之余,不禁思考,是什么支撐它在高端消費市場如此受寵?
深究之下不難發現,除了高超的品牌策劃和營銷手段,達芬奇家具能在市場立足的關鍵點是其技藝精湛的設計風格和“人無我有”的限量版發售。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搶占市場的殺手锏。在高新技術滲透于傳統產業時,立于風頭浪尖的傳統紅木家具也應大膽設計,力求創新,勇敢走出自己的風格,引領紅木行業走在潮流前端,進而擴大市場份額。
搶占消費市場是家具設計和創新的出發點和立足點,也是關乎一個企業興衰成敗的致命點。紅木家具的藝術設計和雕刻理念要大膽創新。既不能脫離傳統文化的神韻,但也要結合現代家居生活習慣。
仿古承今 在統一中尋求發展
古人對家具講的是尊貴、尊嚴。“富貴而不俗,華麗而不濫,端莊而不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值得后人傳承和研究,但不能簡單地復制。“一木一器,一器一形。”每件紅木家具皆為獨特精品,都應散發著特有的魅力。
古典紅木家具行業在最初的發展階段,絕大部分企業都是以單純仿制傳統家具樣式進入市場,市場發展到繁榮期后,形成市場細分。不同消費者存在不同層次消費需求,部分人側重購買名貴木材制作的仿古精品家具,部分人購買相對便宜木材制作的仿古家具,也有人喜歡改良和創新設計的高仿家具……市場需求引導行業發展,企業根據不同的消費群體把握設計與制作的定位。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首任輪執主席伍炳亮先生在中國傳統家具繼承與發展論壇上談到:“只有古典家具行業從跟風式的盲目生產,轉化成有針對性地設計制作,一部分企業完成升級轉型的過程,能做出改良與創新設計、與眾不同的產品,那么,這個行業才會完整和成熟,才會發生質的變化與飛躍。”因此,對傳統家具藝術進行改良和創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現在的紅木家具,大到整套家具的風格定位,小到工藝師一刀一鋸一刨的微小細節,都要講究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發展。雕飾精細,線條流暢。設計師手上的每件家具都是精雕細刻,充滿著制造者的智慧。同樣,在類別上也應深下功夫,制作琳瑯滿目的精品。既可簡潔大方的仿明式,又可雕龍畫鳳、精心雕琢的仿清式,也可典雅大方的法式等,適合不同人的審美需求,提升其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
中西兼容 在碰撞中探索和諧
在西方文化“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感染下,華麗典雅、金碧輝煌的歐式宮廷風格,代表了一種西方經典美學,逐漸為國人接受。中西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欞與歐式布藝床品相互輝映,逐漸發展成熟的新一代設計隊伍和消費市場孕育出一種新的理念—新中式家具風格。
傳統家具分為仿古式家具和新中式的家具。家具作為現代居家生活的的一部分,在造型、設計功能上要考慮現代生活的條件和環境, 做出合理的調整和變化,在形體和裝飾上吸收新元素,符合市場消費需求和收藏習慣。新中式家具表達出的那種或富貴大方、或含蓄雅致,是傳統人文美學的一種極致表現,符合國人的審美和性情,也符合當前“國學熱”潮流。中西合璧,在碰撞中探索尋求一種和諧兼容的風格,讓新中式家具在設計上煥發奪目光彩,是當代家具設計師孜孜不倦的追求。
達芬奇“洋家具”的密碼破解之后,折射出高檔家具消費市場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對紅木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固守傳統,家具設計就難以推陳出新;照搬國外,脫離本土文化環境,就難以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家具設計作品。市場的競爭是殘酷的、激烈的,僅僅停留在照搬和模仿的層面顯然難以長久立足,必須更好的、深入的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在此基礎之上結合現代科技、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推陳出新,大膽創新,走出一條有中國自身特色的家具設計發展之路才是長遠之計。(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本網記者: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