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 來源:《中國藝術紅木》第2期
[摘要]雖然紅木家具的藝術性越來越被挖掘和放大,但側重藝術性的收藏、鑒賞領域和側重實用性的消費領域,顯然代表著兩個不同的市場容量,代表著對傳承、記錄歷史文化的不同程度的責任,兩個領域的“藝術紅木”有著不同的內涵。
著名家具設計師馬書曾說,設計家具美感是第一位,舒不舒服不在他的考慮范圍,所以他設計了很多極具美感但日常實用性較弱的家具。
而像朱小杰等設計師,他們在設計時既考慮家具的藝術性,又考慮實用性,因此作品能在藝術和商業領域大放異彩,創造雙重的典范意義。
事實上,家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不是兩種水火不容的屬性。從古至今,包括紅木家具在內的多數家具品種,都經歷過二者兼具或某一方更占上風的時期。如同今日,在個人技藝、企業、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家具應該側重藝術性還是實用性,是一道按條件求解的題目,這些條件可能是客觀的環境因素,也可能是主觀的個人選擇,站在不同立場代入不同的、復雜的條件,重藝術還是重實用,這個題目會有多種答案,也沒有對錯之分。
當我們以“當代藝術紅木”這個詞作為討論對象時,一定程度意味著我們的行業已經走過了以仿古為主和粗放生產的發展時期,在新中式迅速風靡,紅木家具風格、設計百花齊放的當代,“只要能生產就能銷售”這種單純關注家具實用性的思維已經走向盡頭。藝術性,至少是表面的視覺美感,以及內在的文化寓意等,已經成為當代紅木家具價值的重要部分,當代藝術紅木正在時代的審美和需求中形成自己的特征。
如今,雖然紅木家具的藝術性越來越被挖掘和放大,但側重藝術性的收藏、鑒賞領域和側重實用性的消費領域,顯然代表著兩個不同的市場容量,代表著對傳承、記錄歷史文化的不同程度的責任,兩個領域的“藝術紅木”有著不同的內涵。
如何明確創作的目的,選擇自身立場?如何平衡當代藝術紅木家具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這些問題的答案不僅是停留在紙上的理論,還關乎整個產業的實踐和發展方向。(來源:《中國藝術紅木》第2期 何欣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