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2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熟悉中國傳統家具三大流派的人,說起廣作家具,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用料厚重、造型大氣,又具西洋風,可謂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獨一無二的“混血兒”。這就是廣作家具的特色,幾百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廣作家具也因其大氣之勢,更符合皇族的威嚴與氣派,最終獲得了清皇朝的青睞,成為后來京作家具的“鼻祖”,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熟悉中國傳統家具三大流派的人,說起廣作家具,腦海中的第一印象都是用料厚重、造型大氣,又具西洋風,可謂是中國傳統家具中獨一無二的“混血兒”。這就是廣作家具的特色,幾百年來,已經深入人心。廣作家具也因其大氣之勢,更符合皇族的威嚴與氣派,最終獲得了清皇朝的青睞,成為后來京作家具的“鼻祖”,其歷史文化源遠流長。
在經歷了戰爭磨難以及十年浩劫之后的中國,深厚的傳統文化曾一度遭“遺棄”,包括深具濃厚傳統文化的老三作傳統家具。紅木家具行業在過去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在傳統文化傳承層面,沒有受到很好重視,“唯材論”則喧囂不止。而今,當行業發展進入深耕期,當國家領導人開始不遺余力推動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時候,當后起之秀“仙作”“東作”有后來居上之勢的時候,我們終于回過神,在文化、藝術與工藝上獨樹一幟的廣作家具已“失聲”多時。此刻,除了攜手扛旗“廣作”大旗,奮起直追,我們還要發展壯大“廣作”。所以有了“廣作家具傳承與發展聯合會”的成立,有了“新廣作”的面世。
“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新廣作’是‘廣作’的一個分支,它是在廣作家具基礎上的創新與突破,‘廣作’的主要特點還會保留,但又有其創新點。”志成紅木總經理湯朝陽說。可以說,“新廣作”是志成紅木獨辟蹊徑傳承與發揚廣作家具。雖然這兩年,廣東地區的紅木家具企業都開始重視廣作家具文化傳承與發展,也在努力探索傳承之道,但并沒有顯著的效果,似乎有些力不從心,畢竟傳承與創新這兩點,理論可以探討很多,落到實處卻有一定的難度,可謂是知易行難。志成紅木選擇推出“新廣作”這樣一個分支,就是希望在傳承廣作家具的同時,豐富“廣作”的內涵。
“新廣作”在用料上是繼承了“廣作”的特點,遵循一木成就一器,用料厚重,特別是在家具的腿足上,使其造型上看起來仍然有大氣風范。混搭西洋風是“廣作”的另一特點,鑲嵌玻璃油畫、大理石,運用“西番蓮”、“葡萄藤”、“東洋花”等華麗紋飾,專屬西歐元素與中式風格糅合一起。在這點上,“新廣作”也有所繼承,在中式元素上“混搭”簡歐風格,主要是在家具造型上采用了歐式風格,而紋飾上則較少用到西式的華麗紋飾,從整體上顯露出“新廣作”風姿。
作為“廣作”流派的分支,“新廣作”有其獨特的創意,除了簡歐風格之外,最大的創意之一就是家具的邊角處,如椅子的搭腦、現代床頭靠板等,大膽地采用了充滿現代感的切割手法,切割面幅度有所夸張,遠觀有棱有角,充滿了張力。仔細觀摩,則發現每一直線都是具有微小弧面的直線,類似于傳統家具中的倒棱藝術,圓潤而不是剛性。這恰恰體現了“新廣作”的深層理念——嶺南武術精神,剛柔并濟,將有形化為無形,以靜制動,以柔克剛。
此外,銅件的新式用法也是“新廣作”的創意。銅器配飾大多有各自的藝術造型,因而也是是傳統家具一種獨特的裝飾手法。銅器配飾不僅對家具起到進一步的加固作用,同時也為家具增添了色彩。至今,紅木家具中也常用到銅器配飾。這些配飾主要有合頁、面葉、扭頭、吊牌、曲曲、眼錢、拍子、提環、包角和套腿等。“新廣作”梳妝臺、衣柜、電視柜等也廣泛用到了銅器配飾,不同的是,“新廣作”的銅器配飾在造型上比較大膽,如直接以整件銅器折彎后作為拉手,上面雕以花紋圖案,精致美觀。銅器邊沿做了圓形處理,打磨光滑,不容易掛壞衣物或刮傷人體,整體工藝美觀大方。金屬之剛毅與木之柔和相結合,無論是色澤上,還是軟硬程度上,都相得益彰。
源于嶺南特有的武術文化以及包容、博愛精神的“新廣作”家具,是志成紅木經過大量研究嶺南文化,特別是李小龍武術文化精神之后的創新之作。以豐富的嶺南文化精髓為底蘊,輔以中山地區特色文化,使得“新廣作”重新詮釋了廣作家具的內涵,延續“廣作”精神。在未來廣作家具傳承與發展之路上,“新廣作”的力量值得期待。(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徐妃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