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3 | 來源:北京家居
[摘要]王秀林,北京林業大學林業史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王秀林憑借著精湛的手藝與正直的性格,在行業內大家尊他為“木圣”。但對于別人的贊譽,他卻謙卑地說:“我不是專家,只是有良心的匠人。”
“做一件事容易,但堅持一輩子做一件事卻很難。”
在紅木家具行業里,有這樣一個人,入行時,他堅持做良心紅木家具;退休后,他為凈化行業,毫無畏懼地與奸商做斗爭。

古典家具修復工藝大師王秀林
他就是王秀林,北京林業大學林業史研究室研究員、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集美家居“秀林工作室”主人。
王秀林曾主持修復故宮博物院包括乾隆、慈禧用過的66 件古典家具文物。憑借著精湛的手藝與正直的性格,在行業內大家尊他為“木圣”。但對于別人的贊譽,他卻謙卑地說:“我不是專家,只是有良心的匠人。”
“四個主力軍八個派別”
65歲,對于一般人而言,退休后的時光應該是吃喝玩樂享清福,而王秀林卻選擇為紅木行業伸張正義。他將紅木行業分為四個主力軍與八個幫派,即:企業老總可分為:企業家和老板;專家分為:實力專家和偽專家;媒體分為:原則媒體與拜金媒體;匠人又可分為:工匠藝人與黑心匠人。
以“企業家與老板”這一組為例。王秀林的解釋是,企業家是誠信辦企業,自己可能不專業,但會虛心求教的人。而紅木行業里蒙騙消費者的應該稱為老板,他們不計后果,偷工減料、弄虛作假,以賺取利潤為目標。外行的消費者如果遇到黑心老板很容易買到假貨。
對于時下行業里盛行的專家點評,王秀林說,當鑒寶類熒屏節目、紅木行業品牌評選活動等紅火時,很多收藏者都一窩蜂地相信“專家”。殊不知,有的“專家“在評獎的時候亂說一氣,拿了錢就無憑無據地亂鑒定,而且某些企業拿了錢就能評到獎。看到紅木家具中的亂象,倔強的王秀林對“專家”們直呼——不要拿了錢就忘了良心!
做“消費者的娘家人”
王秀林坦言,當前紅木家具市場魚龍混雜,市面上有好多不正規企業,有的工廠生產的柜子還沒出廠就開裂了,有的做假不用榫卯工藝,有的白皮嚴重超標,更有甚者將偽劣材料用鉛灌“芯”后冒充好材料出賣。
據了解,自2007年成立“秀林工作室”以來,王秀林堅持做“消費者的娘家人”,幫助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十余萬紅木消費者進行維權。曾有一次,一位消費者買到假貨來找王秀林幫忙維權,他帶著消費者找廠家退貨,廠家想賴賬。于是王秀林就說:“你如果不退貨,我就在你們廠門口開展宣講大會,專門講解怎么識別你們廠的假貨!”經歷一番舌戰,廠家敗給王秀林,最終把消費者家具退了。
當記者問到,“經常揭黑中,是否擔心自己被報復?”王秀林斬釘截鐵的回答:“我不怕!打小我這個人就比較直,看到社會上越是不公的事就越敢說話。”據了解,幾年前,王秀林曾多次收到奸商們的恐嚇短信,家里的窗戶玻璃被砸了三次。分析作偽心態,王秀林指出:“不僅是企業老板作偽,禍源出在沒有良心的工匠身上。工匠最了解哪里可以偷工減料,有的工藝老板都不清楚,他們就幫助老板一起做偽。”
《人性與木性——紅木家具》幫消費者辨別真偽
去年10月份,王秀林在自己的一次講座中隨機調查了100位消費者對目前紅木市場的看法,其中46人持幣待購。“很多人都說紅木家具行情低靡,紅木市場遇到冬天,在我看來并非如此,而是消費者更明智了,他們知道考察企業信譽了,事實也證明好的企業與往年相比一點都沒少賣。”王秀林說,企業作假,售出家具后問題百出,讓消費者不像以前一樣盲目挑選,而是理性判斷。
“消費者購買紅木家具如果是抱有投資收藏的觀念,一定要選好企業,看好工藝。而圖便宜和唯材質論的消費者很容易陷入黑心企業的圈套中。”在王秀林看來,消費者掌握著消費的主動權,國家出臺的《紅木》國標也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一大保障。
為了幫助更多消費者辨別真偽,王秀林花費了5年多時間編著一書,書中記載其從事紅木家具多年所積累的工藝、材質、辨識等知識,以及在為行業不斷糾錯的過程中積累了一些辨別現在作偽的方法。(方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