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16 | 來源:《品牌紅木》雜志
[摘要]紅木家具市場競爭的勝出者,往往是把事情做得細致和極致的那個,他們更能贏得同行的推崇,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廣州永華家具就是其中一家將文化品牌做到非常細致,并懂得取舍之道,讓眾人贊嘆的紅木家具企業。

永華家具展廳正門
不久前,偶然在一本雜志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觀點:敢于做減法的企業才會有強勢品牌。對此,頗有同感。在紅木家具行業,我們的思維常常會被多元化、多樣化、多角化、全產業鏈等很多的詞匯誘導,并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認為“多”可促使企業乃至產業更好地發展,殊不知“取舍”是決定品牌的重要因素。
紅木家具市場競爭的勝出者,往往是把事情做得細致和極致的那個,他們更能贏得同行的推崇,得到消費者的青睞。廣州市番禺永華家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華家具),就是其中一家將文化品牌做到非常細致,并懂得取舍之道,讓眾人贊嘆的紅木家具企業。
翻開永華家具的發展歷程,沒有想象中的“波瀾壯闊”,平實中卻蘊含著“取舍”之道。
“取”是一種智慧
永華家具成立于1986年,由創始人陳達強一手打造。創立之初,永華家具團隊成員只有七個,但個個“能產能銷”。從冬天潛入冰冷刺骨的水中驗貨,到夏天騎著舊摩托車到東莞、深圳推銷家具,早出晚歸,永華家具經歷了近三年苦不堪言的艱辛歷程,最終打開了銷路。誰都沒有料到,在各種條件艱苦的環境下,陳達強能帶領團隊堅持下來,并有所為。

永華家具博物館即將竣工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永華家具漸有規模,員工數量達百人。為擴大事業,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永華家具沒有隨波逐流,而是針對原材料、產品、客戶等市場走向,以及社會消費群體的發展變化進行分析評估后,以珠三角為核心,把目標轉向高端客戶,定位高端品牌路線。這一步,從啟動到2005年徹底完成產業升級改造,比國家提出實施產業升級改造整整快了5年。
當然,堅持一個與眾不同的定位,有收獲也意味著放棄更多的市場誘惑。在市場定位明確后,永華家具朝著文化出發,選取高端名貴材質,注重工藝,強調品牌服務,不斷引進先進設備,招納賢才,按照“五星級”標準加強管理,完善各方面的建設,獲得各種殊榮,成為行業中特立獨行的現代化標準紅木品牌。
“舍”是一種抉擇
在陳達強看來,企業不一定要把產品線拉得過長,產品也不是越豐富越好。因此,永華家具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沒有把產品線拉得過長,而是迅速專注高端紅木家具系列的打造。因此,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爆發時,在很多同行受到巨大沖擊的狀況下,永華家具卻因提前完成產業升級改造安然著陸,逆市上揚。陳達強亦多次強調:是相對的消費者需求不是絕對的消費者需求。在商業領域里面,要放棄掉不可為的,做可為的,把可為的做大做強才是關鍵。

永華家具副總經理邱志坤帶領黨支部成員慰問石碁鎮康園工療站成員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永華家具在多年的品牌發展過程中得出的經驗。放棄同行看好追捧的大眾木材,拋棄品牌熱衷的行業影響力展會等,永華家具集中精力做精品紅木家具,以獨特的方式如工藝觀光走廊、博物館展示著紅木文化的博大精深。永華家具的品牌集中在“知木知永華”,并以做行業領導品牌為目標,在企業宣傳廣告及宣傳片、廠歌中整合品牌定位,弘揚紅木文化。
用價值觀決定“取舍”
經濟學家說,經濟收益不是品牌文化的全部概括,企業在經過快速發展后,會將社會責任感求索作為越來越重要的目標定位。2014年6月,永華家具員工劉雨華的女兒不幸被開水燙傷達到深二度,永華家具全體成員第一時間愛心捐款及持續關心慰問;7月,永華家具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又為石碁鎮康園工療站成員送去了慰問金和慰問品……這些看似是很平凡的行動已表明:永華家具始終不忘感恩他人、回饋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將公益事業及品牌文化作為一個品牌建設中的長遠工作去認真落實,并向人們詮釋了這樣一個文化定義:富有不僅是物質利益上的體現,更是精神層面的升華。

永華家具全體員工為工人劉雨華被開水燙傷的女兒捐款
至今,永華家具一切從文化出發,真正實現了華麗的蛻變,陳達強用恰當的方式尋找到了平衡之道。在商業與文化的矛盾中,陳達強選擇“中庸之道”,以求和諧統一。我們很難判斷陳達強取舍的標準是什么,也難以清晰了解每次“取舍”的最終效果,但永華家具在“取舍”中正在逐漸進步。
后記:
顯然,對于一個品牌而言,常常只需要一個拳頭產品、一個獨特賣點、一個概念、一種情感,就足以常青。對于很多企業而言,要做的也許并不是一味地開拓,而要懂得取舍之道;對于永華家具而言,未來將面臨著更多的矛盾與誘惑,但只要在堅定“專注、極致、價值”中“取舍”,相信就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品牌風貌。(來源:第二十四期《品牌紅木》雜志 舒鋆鋆∕文 徐妃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