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8 | 來源:長江網
[摘要]王世襄(1914.5.25-2009.11.28)著名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他使井市的“雕蟲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能玩,能寫,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他一生的成就更是數不勝數。

王世襄
王世襄(1914.5.25-2009.11.28)號暢安。男,北京人,祖籍福建省福州市。漢族,著名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學者。他使井市的“雕蟲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寫,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門“世紀絕學”,他被稱為“京城第一玩家”。2003年12月3日,王世襄從專門來華的荷蘭王國約翰·佛利蘇王子手中,接過旨在鼓勵全球藝術家和思想家進行交流的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從而成為獲得該最高榮譽獎的第一位中國人。
1938年畢業于燕京大學國文系,獲學士學位。1941年畢業于該校研究院,獲碩士學位。是年冬去川西李莊任中國營造學社助理研究員,學習中國古代建筑學。抗日戰爭勝利后,在國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駐平津區辦事處任助理代表,清理追還抗戰時期被敵偽劫奪之文物。一年中,經過偵察調查,奔走交涉,追還、征購數批文物,總數達2000余件,一律由故宮博物院接收保管。1946年底任中國駐日本代表團第四組專員,負責調查交涉歸還文物事宜。次年初追還被劫奪的原中央圖書館所藏善本圖書106箱,由日本橫濱押運到上海,經鄭振鐸派員接收。選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及編纂。1948年6月,被派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博物館一年。期滿后,拒絕了弗利爾美術館、匹茲堡大學的聘請,返回故宮任原職。
王世襄學識淵博,對文物研究與鑒定有精深的造詣。尤其是對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1981年4月,在北京為聯合國工發組織作有關中國傳統家具的報告。1983年應邀赴倫敦劍橋大學作中國文物報告。1990年8月至9月出席其《明式家具研究》專著英文本首發式,在美國五大城市博物館作有關家具的報告。1992年應美國舊金山民間藝術博物館之邀,參加有關家具的座談會。還先后多次應香港中文大學、東方陶瓷學會、臺灣中華文物學會之邀,作關于家具、漆器、竹刻、文人趣味與工藝美術的報告或宣讀論文。

王世襄早期生活照
很多國寶是他搶救回來的
今年6月份,從事文博事業60載的21位老專家,被授予“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杰出人物”稱號,王世襄也名列其中。只不過那時的王世襄已經不可能親自接受這份榮譽了。
王世襄與博大精深、根深葉茂的中國文化,似乎天然就有一種奇妙的親和力,無需著意鉆求,自自然然就融入其間,把自己也融成了這棵大樹的一枝一葉。他出生在詩書世家,高祖王慶在清朝做到兩廣總督,《清史稿》給他立過傳,他的母親金章是著名的魚藻畫家,大舅金北樓為北方畫壇領袖,然而少年時的王世襄卻偏離了家族的預期,從小學到大學,喜歡的都是“秋斗蟋蟀,冬懷鳴蟲”的生活。
羅哲文與王世襄有著七十年的交情,年輕時兩人曾一起在四川宜賓的李莊與梁思成一起研究中國古建筑。他說:“王世襄有并不是人們想象中的提籠架鳥、竟日優游的八旗子弟,他的生活很樸實,看起來和大街上的老頭兒沒有任何差別,但他對于中國文物保護的貢獻是非常多面的??谷諔馉巹倮笏鳛閼饡r文物損失委員會平津區助理代表,在北京、天津追還被劫奪的文物,追回了德國人盜走的青銅器、末代皇帝溥儀在天津私藏的文物和美軍非法接受的日本瓷器。他還曾去日本交涉被劫掠的善本圖書106箱。這些國寶現在都收藏在故宮博物院。對于明清家具過去我們也不大在意,是他最早呼吁保護這些古家具,并有意識地收集散落在民間的這些寶貝的,現在這些都是國寶了。”
“文革”期間,鄰居們時常見王世襄蹬著三輪車走街串巷地搜集舊家具,形態各異的明清家具塞滿了狹小的空間,人反倒沒有地方睡,于是兩個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多年后一部《明式家具研究》橫空出世,光是后面的名詞解釋就有一千多條,后來被譯成英、法、德等多種文字出版。現在他熱愛的那些寶貝都靜靜地放在上海博物館的家具館,許多與王世襄熟悉的人看著那些家具甚至能想起它們曾經的來歷。

王世襄與他的鴿子
晚年,鴿子是王世襄最大的牽掛。11歲就讀于北京千面胡同的美國僑民學校時,一上手寫英文作文,一連幾篇都是興致勃勃地大談鴿子,鬧到英文教員不勝其煩,怒曰:“再寫此鳥,無論好壞,一律給Poor(差等)!后來他又為鴿鈴寫出《北京鴿哨》(BeijingPigeonWhistles),為鴿子編寫了《明代鴿經·清宮鴿譜》,甚至在快走到生命終點時,他念茲在茲的還是北京奧運會能否放飛真正的中國觀賞鴿呢……
鴿哨并不是舊日京華唯一的代表,它的消失讓王世襄痛心,而王世襄老人的去世,無疑帶走了舊日京華的又一抹亮色,帶走了一個飄逸典雅的、充滿文化趣味的時代,這更讓我們痛心。(周曉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