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1 | 來源:信息時報
[摘要]雖然歷史上某些地區就曾經有過將用于傳統家具制作的深色硬木統稱為紅木的現象,但真正普遍以紅木概稱硬木,則是在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頒布之后。
作家海巖的明清家具私人收藏不論從數量和質量都冠絕中國當代家具收藏界!只不過由于作家的名頭太響,掩蓋了他收藏家的身份!在《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這本書中,海巖首次與讀者分享他在紅木家具收藏、投資領域的心得和體會!

《姚黃魏紫俱零凋——紅木家具古今談》封面
紅木家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雖然歷史上某些地區就曾經有過將用于傳統家具制作的深色硬木統稱為紅木的現象,但真正普遍以紅木概稱硬木,則是在2000年《紅木》國家標準頒布之后。硬木不全是紅木,紅木只是硬木的一部分,《紅木》國家標準只把部分深色硬木納入其中(就是木作行業內通常說的“五屬八類三十三種”)。
紅木這一稱謂有廣義和狹義兩個含義。廣義的紅木就是“五屬八類三十三種”,狹義的紅木就是專指《紅木》國標里面的豆科蝶形花亞科黃檀屬里的紅酸枝木類中的七種木材。在現實生活里,當我們來到一間家具店,如果店家說這個家具是紅木的——那么他所說的紅木,是專指紅酸枝這一類的狹義的紅木。
所以如果你要是去買紅酸枝家具,千萬小心了——因為這幾種紅酸枝木,市場價格有著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差別,但外表上都非常接近,且都可以叫紅酸枝木或紅木。有人買了一屋子紅酸枝家具,一共十萬塊錢;但有人僅買一張寫字桌就要用去十多萬元!兩者工藝水平上的差異顯然沒有這么巨大,其價格的懸殊,往往就是材料的差異所致。
歷史上,“明式家具”的主要用材有黃花梨木、紫檀木、木(南方也稱杞梓木)、鐵力木(也稱鐵犁木、鐵栗木、東京木、格木、鐵木、鐵刀木)等等。其中,在明清家具經典用材中,鐵力木曾經有過不可磨滅的歷史,但在今天的新仿傳統家具市場上,鐵力木卻是一木難尋。
在一些老家具收藏家和修復師的提示下觀察鐵力木老家具的材質,基本可以認可鐵力木也分細鐵力和粗鐵力兩種。其中細鐵力的外觀與古代木比較相似,故而常被收藏者認錯。粗鐵力家具是從清中期以后開始衰落的,清中晚期以后,社會繁華浮躁,時人爭奇斗富,官、商階層的購買需求和審美趣味逐步主導家具藝術的走向,硬木家具競相追求繁縟雕琢,造型與細節日益秾華俗艷,并不適于雕刻和打磨的鐵力木于是漸漸失寵,其地位漸漸被色如紫檀適合雕刻的紅酸枝木取代。直到今天,鐵力木古董家具的收藏仍然被多數藏家冷淡,與其他明清古董硬木家具的價格尚有較大差距。
楠木的美麗與地位
這兩年被商家炒得最厲害的,就是楠木。楠木多被稱為金絲楠,非常好聽的名字。和它的名字一樣,楠木的確擁有良好的木性和美麗的外表。除此之外,還有風光的歷史和“顯赫”的身世。
但楠木畢竟是軟木,不在紅木之列,楠木最適用于建筑,雖有“軟木之王”的美稱,但畢竟較多擔當“干粗活兒”的角色,與明式和清式家具的主要用材黃花梨和紫檀等硬木相比,從來都沒有處于同一等級。由于黃花梨和紫檀這些年原木稀缺,價格高漲,商家難以囤積,賣方無力炒作,而紅酸枝等紅木家具主力用材的幾分天下,版圖也早已劃定。很多人便把目光投向市場上前些年并不太熱的楠木,楠木似乎也具備了一切可供炒作的條件,于是從2011年開始,對楠木的宣傳炒作幾乎鋪天蓋地,市場成效非常顯著,一年內從幾千元一噸迅速炒到兩三萬元一噸,老料炒到五六萬元一噸,楠木陰沉木炒到十萬元一噸,炒作非常成功。
楠木是目前已知的最為耐腐的木材,深埋地下可千年不朽,歷來是棺木的良材。因此,楠木早期出現在古籍記載中,多與民間喪俗有關。楠木歷史上也被用來制作家具。楠木屬樟科,因此有香氣,制成箱柜存放衣物字畫,可驅蟲防蛀。楠木有大料,其材之碩,非紫檀、黃花梨等硬木可與匹敵,制成巨型大柜,壯觀巍峨。用楠木老料制作的文房用品紋理收斂,與文人風骨相符;而金絲外露的楠木則光芒炫耀,最能吸引新玩家的驚羨,以致近年來市場對“金絲”的熱捧,前無古人。
楠木自古以來就是良材佳木,只是今天的炒作者過于性急,過于極端,反而讓楠木招致無盡的爭議和齟齬。炒作金絲楠木的人說,故宮級別最高的家具是故宮中軸線的家具,而中軸線的家具都是用金絲楠木做的。這種說辭所要表達的邏輯是,故宮級別最高的家具就是金絲楠家具。漆飾家具的床具與座具使用楠木做內胎的好處還有一個,就是楠木性暖,冬季坐臥不致陰寒。但無論楠木具有怎樣適宜的品性,把故宮的金漆家具說成是楠木家具,仍然是一種非常荒謬的攀附,可居然有不止一個商家如此指鹿為馬。
紫檀應運上位的原因
紫檀家具是自清代始,在黃花梨家具于時代風頭中退居次席后,才隆重登場,取而代之,成為名副其實的木中之王的。關于紫檀應運上位的原因,大體有如下幾點:
一、滿族入主中原,憑借的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并非經濟與文化的強大。在更發達的漢文化面前,在更遼闊的國土和人口眾多的漢民族面前,當時的滿族統治者很難沒有自卑心和恐慌感。而紫檀的色澤沉穩厚重,莊嚴大氣,肅穆自尊。所以整個清代皇室貴族的審美情緒,就轉向了紫檀這樣一種深色的木材。紫檀無論橫雕豎刻,都不會形成斷茬,可以精致地雕刻出各種主題外露的圖案,最能滿足統治者需求的威嚴沉穆的等級象征和吉祥萬代的自我祝福。
二、在中國“陰陽五行”學說中,火主紅,水主黑。明代尚紅,清代尚黑,是為定論。南方為火,明王朝因此自認以火德王;明代國姓為“朱”,也是火的意思。明代的宮廷及各地衙署家具皆以紅漆為主,一品至四品官員服飾皆以緋色(即紅色)為尊,并非無意和偶然。清代統治者是北方的騎射民族,無論歸為逐水而遷的游獵文化還是有些專家說的森林文化,滿人都是崇尚黑色的。清代漆木家具也以黑色為主,除了傳統剔紅和描金戧金工藝的家具外,紅色的宮廷大漆家具不多。清代尚水,紫檀之黑,恰合其道。
三、明代房屋縱深,室內較暗,看不清復雜的雕飾,故適合使用比較明亮簡潔的黃花梨家具。入清后,全國人口由明末的一億增長為乾隆時期的四億,城市內住房用地變得緊張,房屋進深相對縮小;加之平板玻璃在清代進入日常應用,用玻璃做窗,室內整體的采光效果變得通透明亮,這也是雕刻繁復顏色較深的紫檀和紅木家具能夠流行的原因之一。
四、清代和明代的社會文化形態不盡相同。明代中晚期由文人引領文化時尚,明式黃花梨家具的精品,在明代大都產生于當時文人云集的文化時尚中心蘇州。到了清代,社會時尚及文化潮流由皇家引領,清式紫檀家具的經典,在清代大都出自當時的政治中心北京,出自清廷皇家造辦處活計檔。社會形態的不同也是黃花梨家具尚于明,紫檀家具盛于清的因素之一。(周曉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