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5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紅木家具生產企業,之所以陷入了招工難的困境,與其自身的競爭模式、用工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有著很大的關系。
紅木家具生產企業遭遇年后“招工難”
春節過后,企業“用工荒”現象正在向紅木行業整體蔓延。作為紅木家具生產企業,之所以陷入了招工難的困境,并非單純因為工人短缺,而與企業自身的競爭模式、用工模式和管理模式都有著很大的關系。
競爭模式:高薪“搶工人” 引同行恐慌
據記者調查,近幾年,隨著紅木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工人的工資每年都在漲,但都比較穩定,企業在用工薪酬方面整體步調基本一致。但部分企業為爭奪工人而“攪局”,開出天價招聘啟事:“打胚普工540元/天,一線普通員工月薪9000元-16000元,高級熟練技工的月薪30000余元,技工型人才天價高薪。”啟事一出,受到工人熱捧,不少工人都慕名而至。這種不規范的競爭模式,給同行業者帶來不小的恐慌。
高薪“搶人”,這對處于節后用工荒階段的紅木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怎樣留住自己企業的工人,一些小規模的紅木家具廠表現出無可奈何,由于企業品牌知名度小,利潤有限,融資相對較困難。很多缺工人的企業在實力上和薪資上爭不過那些實力雄厚的企業,招工難使企業承受不了生產壓力,被迫停業或轉行。此外,在這個競爭過程中,亦不排除一些大企業趁機擊垮小企業,以期資本集中形成壟斷市場,這也打破了原有的產業平衡。
用工模式:年底結算清 工齡“短工化”
紅木家具行業多年來“在農歷年前全部結清工人工資”的用工模式,已成為企業與工人之間不成文的規定。企業和工人對這種模式越習以為常,維系企業與工人長期合作的載體就越來越弱。由此引起的“短工化”已經成為紅木工人就業一個相當普遍的趨勢。
“短工化”的原因很大程度在于合同制沒有實行,部分紅木家具企業為了減少用工風險和成本,與工人之間沒有簽署期限協議,這也是造成員工不穩定的因素之一。從工人方面來說,由于生活背景或文化教育水平等原因,工人不愿意與企業簽訂合同協議,且易受到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變動性強。再加上年底清算結賬后,工人和企業在心理上都覺得是“一個工期的結束”,雙方的合作關系已暫時終止了,工人對企業已失去了歸屬感。由于工人流動性大,企業也不愿意投入太大的資金進行普工培訓,而是更加愿意花高薪去聘請熟悉的技術工,從而造成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工人在不斷的選擇和觀望中與企業抗衡,勞動力市場成了賣方的市場,受雇工人成了掌權人,企業“招工難”現象進一步加劇。
管理模式:人員流失頻現 制度短板待解
引發紅木行業用工緊張的原因,還在于企業自身的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不健全等因素。據了解,有些小紅木工廠的管理人員僅由一兩個技工師傅負責,下轄十幾二十個普通工人和學徒工,一旦師傅“跳槽”,工人的管理和產品質量的審核環節就可能出現問題,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而許多中型企業的企業結構和管理模式同樣有欠合理,長期制約著其發展壯大。
企業要想良性發展,就必須加強管理措施,嚴格招工制度。解決“用工荒”除了要用“薪”留人,關鍵還要用“心’留人,提高各種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待遇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紅木家具生產企業要將企業文化灌注到工人身上,培養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企業要始終一貫地善待員工,從保障員工的一切合理合法的訴求入手,解決工人社會保障等問題。一方面嚴格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加強人文關懷,“雙管齊下”拴住工人的心。
綜上所述,紅木家具生產企業要想有效解決“招工難”的困難,需要在公平競爭、改變用工理念、健全企業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這樣做,才能真正招得人才、留得人才,企業才能穩步發展。(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本網記者n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