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期
紅木產區觀察(五):紅木家具“代工廠”從幕后走向臺前
使用手機微信“掃一掃”功能,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將本文分享到“朋友圈”中。
從新會的城區到大澤鎮,數千家紅木生產廠家和店鋪鱗次櫛比,其中不乏紅木家具“代工廠”。據不完統計,新會的紅木家具生產廠有70%左右的貨是銷往外地的,而且不少是以“光身”貨銷售過去給外地的廠家和經銷商。
作為新會紅木家具“代工廠”的代表之一,匠新名作從事代工近10年,如今從幕后走向臺前。這其中反映出新會產區一些紅木家具“代工廠”,面對整個行業變革調整,對品牌轉型升級和企業突圍的新思考。

匠新名作希望通過角色的轉變,擁抱更大的市場
《品牌紅木》:匠新名作從哪年開始做“代工”的?為什么選擇做新中式?
匠新名作:我們是從2010年左右開始做“代工”,2014年開始做新中式的,在這之前的四五年,我們發現有很多客戶不喜歡明清古典款式的紅木家具,客戶需要新穎的、舒適度更高的紅木家具,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我們就開始做新中式風格家具。
《品牌紅木》:之前為什么做“代工”?都在哪些區域做?
匠新名作:新會產區的優勢就是生產,以及產品迭代優勢。我們其實做的就是整合產品、整體輸出。我們以前主要客戶在中山以及東陽。
《品牌紅木》:現在為什么選擇從“幕后”走向“臺前”?
匠新名作:為了輸出更好的產品與服務,我們需要就更加貼近我們的客戶,傾聽他們的聲音,這也是我們走出去的原因。當然,我們也希望通過角色的轉變,擁抱更大的市場,贏得更多的經濟效益。
《品牌紅木》:對新中式的未來趨勢怎么看?
匠新名作:古典紅木家具講究材藝型韻,新中式的不僅要包含古典紅木的精髓,同時也要吸收其他風格家具的優勢,要在功能性,舒適性,美觀等多方面滿足客戶需求。現在處在中國文化復興的路口,只要新中式家具有足夠的沉淀與韻味,未來新中式肯定是個主流之一。
(來源:第五十三期《品牌紅木》雜志 張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