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7/09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兩件看上去相似度高達80%的紅木家具,為什么價格能相差幾倍,甚至十幾倍?其實,市場上的紅木家具品類眾多,用料與工藝也各不相同,存在價差是很正常的事。不過,看似相同的兩件家具價格差異頗大是否正常?價差大的原因又是什么?對于以上問題,紅木家具行業內的專家們各有看法。
紅木家具最大價差來自原材料
從幾千元到十幾萬元,就算是一把造型和工藝看上去“差不多”的圈椅,只要原材料不同,其售價就有可能相差十幾倍,對于業內人士來講,這正是紅木家具有趣之處,而對于外行人來說,這也是選購紅木家具最令人擔憂的地方。業內專家表示,購買紅木家具是門學問,一定要根據個人購買目的及所能承受的價位有準備地選購,否則復雜的材料名稱和出處以及較高的價格差都會讓你一頭霧水。比如,同樣一對皇冠椅,用越南黃花梨制成的大概6萬左右,而用海南黃花梨制成的則要50萬左右。由于所屬樹種相同,外形差異又較小,因此,在外行人眼中許多“長得很像”的紅木家具,卻擁有十幾倍的價差,這種情況實屬正常。
工藝與神韻優劣是重要因素
毋庸置疑,原材料種類的好壞是影響紅木家具價格高低最主要的因素,而除原材料外,紅木家具工藝、神韻及造形的優劣,同樣可使其價格相差2倍左右。
與板式家具的流水線式生產不同,紅木家具的結構制作、花紋雕刻及邊角處理多為人工作業,因此,如果是形、神、藝兼備的上品價格自然定得較高,如果由于制作過程中出現問題導致家具花紋或邊角處有部分瑕疵,那定價則僅會比成本價高出一點。
原材料比例多寡影響價差
在目前的紅木家具市場上,還有一種情況可使兩件外表類似的家具產生1.5倍左右的價差,即原材料使用比例的多寡。全紅木家具指產品所有木制品部分,除鏡子、托板和襯條外,都必須采用紅木心材制作;部分紅木家具則指產品外表目視部位必須使用紅木心材制作,內部和隱藏部位可使用不超過1/10的邊材。
顯而易見,外表相同的紅木家具,由于所用材料比例不同,“全紅木的”比“部分紅木的”貴上1.5倍左右很正常。業內專家也提示消費者,當碰上這類情況時,不但銷售人員有義務告知實情,購買合同中更應該標明是“全紅木家具”還是“部分紅木家具”,并提供相應的材料檢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