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30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端午節承載著華夏文明對自然的敬畏、對健康的祈愿,更凝聚著家族團聚的溫情。
五月初五,艾葉飄香,龍舟競渡。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端午節承載著華夏文明對自然的敬畏、對健康的祈愿,更凝聚著家族團聚的溫情。
從屈原投江的悲壯傳說,到《荊楚歲時記》中“采艾懸門,以禳毒氣”的古老習俗,端午始終以“驅邪避害、安康順遂”為核心,將菖蒲、雄黃、五色絲等物化作文化符號,代代相傳。

這種對傳統的堅守,與紅木文化的內核不謀而合。鼎順紅木以紅酸枝為材,以榫卯為骨,以雕花為魂,將中國人“木潤天和”的哲學融入家具制作。正如端午的粽葉包裹著糯米的醇香,紅木亦以嚴謹工藝包裹著對品質的追求——二者皆以有形之物,傳承無形之韻。
木作里的端午密碼
紅木雕紋中的端午辟邪美學
古人稱五月為“惡月”,端午更是“五毒俱出”之日。為求平安,人們在家具上雕刻祥植瑞獸:

荷花紋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被古人認為有凈化的象征,常被用于驅散污穢之氣;鶴紋寓意“松鶴延年”,呼應端午長壽之愿;如意紋曲折回環,恰似纏繞的彩縷,將災禍拒之門外。

鼎順紅木的國賓沙發上,荷葉舒卷的紋路間藏著巧思——蓮瓣層疊如護甲,蓮蓬多籽似靈丹,恰是古人對抗'惡月'的智慧密碼。

靈芝中堂中太師椅靠背處的鶴舞祥云浮雕,則暗含"仙人駕鶴賜福"的典故。這些紋飾不僅是裝飾,更是將節日祝福凝固于木香之中的匠心。
粽角榫:一榫一卯藏端陽
在鼎順紅木的明式條案上,可見一種三面交錯的榫卯結構——粽角榫。

其形如三角錐,嚴絲合縫。匠人需將木材精確切割至毫厘,以45度斜角相嵌,恰似端午粽子的棱角分明。

這種工藝不僅暗合“粽子”的意象,更蘊含著與端午相似的精神:粽子以葦葉束縛米粒而成型,如同榫卯以約束成就穩固;端午系五色繩以“鎖住安康”,粽角榫則以結構“鎖住百年光陰”。一器一物間,盡是東方智慧的詩意表達。
三、紅木端午節家宴
1.圓桌方椅里的倫理與溫情
端午家宴的餐桌上,鼎順紅木的紅酸枝木圓桌總能成為焦點。其形如滿月,暗合團圓無缺的期許。

當粽香彌漫時,紅木的溫潤光澤映照著家人的笑臉——這恰是居家納福最生動的詮釋。
2.餐邊柜中的端午風物詩
鼎順紅木的雕花餐邊柜,以傳統山水亭臺樓閣為紋飾,層疊錯落間盡顯東方建筑的韻律之美。

在端午節這一天,艾草斜倚柜格,青翠的葉脈與紅木的深褐形成鮮明對比;五色絲線纏繞成縷,懸于柜門把上;雄黃酒壇靜置柜中,釉色溫潤,與紅木的啞光質感相映成趣。

這方寸之間的陳設,既延續了古人“柜藏雅物”的習俗,又讓端午的民俗符號與紅木的文人意趣悄然對話。
以木為媒,讓傳統活在當下

端午的智慧,在于將祈福化作可嘗的粽、可佩的縷、可懸的艾;而紅木的匠心,在于將文化刻進木紋、鑄入榫卯、藏于器型。鼎順紅木始終相信:真正的傳承,不是將古物束之高閣,而是讓傳統美學浸潤日常生活。
(來源:品牌紅木網 蔡琪∕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