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4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中國的香氣,包裹在永不磨滅和觀察創想的文化之中。除了那一瓶“唐人街”令人嗅到中國家具的氣息,更值得期待的,或許是一瓶緬花香的誕生。

聞過這樣的香水嗎?前調:深紫幽菊;中調:古式圍墻;后調:暗香疏影?;蛘撸罢{:柔云白月;中調:清水游魚;后調:波斯菊。

云大版“香水”瀲滟紫韻

云大版“香水”月與藍
這香水,恐怕香不在味,在韻。但此韻,僅獻給“云大”,畢竟,它們是云南大學幾名學生的創意,校園美景作“香料”,“調制”出豐富細膩的質感,勾起的是感官之外的影像回憶。
氣味是把鑰匙,帶你到某個記憶里翻找驚喜。2005年,一瓶名為“唐人街”的香水面世,它用桃花、牡丹、豆蔻、廣藿香、檀香木(又有說是烏木)等,捕捉紐約的東方醉調。
它形容的東方,是桃花在神話里的浪漫和長生不老,是牡丹的國色天香、雍容華貴,是中國古老的調味和草藥,也是老式的中國家具抑或記憶里的那只漆木箱。

邦9號“唐人街”香水
而有一支香水,號稱頂級風雅的中國香調,糅合了金橘、荷花、水墨調、焚香、檀香、雪松、廣藿香、麝葵籽、白麝香、琥珀,為使用者量身定做溫柔的書卷氣,彷如久沾書齋雅室之味。濃黑的香,飄渺的香,凈心的香,撫慰著這種文化里長大的渴望,試圖彰顯中國人如水墨畫內斂深遠的清雅品味?!八蔁燋炷?,香水名里的每一個字,像極了中國。



“松煙黛墨”的創作,從張大千的《峰晴隔雨圖》開始。中國水墨畫側重氛圍與意境,將自我散逸在畫中世界、渾然合一而沒有明確的內外之分,這與中國人的氣味偏好如出一轍:內斂深遠
在我們國度,用香“無水”是傳統悠久的香文化,“專香專用”可謂香文化繁榮的注腳了。“有水”的用香法,稱為“花露”或“香露”,與加入酒精等有機溶劑的花露水并非同一物。
史料記載,中國人對于花露的認識,以五代作貢品傳來的阿拉伯玫瑰香水薔薇露為起點,其蒸餾技術及器具在宋代傳到廣州,開始出現本土花露,但未北上普及。據資料,元人掌握了較成熟的花露蒸餾法,到明清,蒸餾和使用花露似乎已經家喻戶曉,“百花香水”的合香出現,甚至清代食譜《養小錄》《調鼎集》里都或詳或簡介紹了“蒸露”之法。
《紅樓夢》里出現的玫瑰清露、木樨清露,正是如此的風味飲料,菊露入酒更被曹寅視為靈丹妙藥。不得不提的是,明清的花露蒸餾技術,與元代傳入中國的燒酒蒸餾技術“阿刺吉”采用同樣工藝。現今民間的“花露酒”諸如“菊花露酒”,聽名不知更像花露,還是更像酒,這也許是兩者淵源之深的證據。日常飲食灑幾滴花露,可以看作中國古人對天然蒸餾“香水”的獨特理解運用,香蘊藏的怡神享受和藥理養生早被知曉。
歐洲愛香如命的貴族會給信噴香水,我們的文雅先輩讀詩前也需花露凈手。馮贄《云仙雜記·大雅之文》記載:“柳宗元得韓愈所寄詩,先以薔薇露灌手,熏以玉蕤香后發讀,曰:‘大雅之文,正當如是?!弊屢挛锖桶l絲浸潤在花露的氛圍,則是激發詩性的日常之舉。

為北京奧運創作頒獎音樂《金聲玉振》的著名音樂家譚盾有個很妙的比喻,他說中國的音樂家希望引領全世界人民對中國音樂的關愛和欣賞,優勢在于身上散發的氣味,那是中國文化的香水,能聞到的人、想聞的人永遠在聞。世界所有的樂壇、文化機構都在尋香,用傳統文化和當代思考制作不同質地的香水,形成大家可以分享的東西,更多人就能聞到中國的智慧、強大和親近、溫潤。
恰如“云大”那幾瓶香水,中國的香氣,包裹在永不磨滅和觀察創想的文化之中。除了那一瓶“唐人街”令人嗅到中國家具的氣息,更值得期待的,或許是一瓶緬花香的誕生。
(來源:第六十期《品牌紅木》雜志 何欣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