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9 | 來源:互聯網
[摘要]林慶財,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從事木雕工藝美術工作三十年。

大家之家董事長林慶財
林慶財,大家之家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總設計師、董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生于雕刻世家,從小隨父林良藻(著名民間藝術家)學藝,從事木雕工藝美術工作三十年。

大家之家產品
翻開林氏家族的傳承譜系,可以看到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木藝世家。至今逾一百二十年,林氏家族已有五代傳承木藝絕技,可謂名家輩出。
“木藝世家”并非“大家之家”獨有的一塊招牌,雕刻之技亦非家具工藝的全部,但文化基因在木藝傳承中得以復制和延續,卻使得“大家之家”的底蘊更勝一籌。

大家之家展廳
1961年,林慶財出生于有著“木雕之鄉”美譽的仙游縣榜頭鎮壩下村,自幼與林慶高、林慶全、林慶文、林慶明五兄弟隨父親林良藻學藝。這一年,林慶財籌辦起了自己的藝雕廠,這也是全國第一個檀香藝雕廠,亦是“大家之家”的前身。2002年,“大家之家”品牌正式命名,整整20年,“大家之家”完成了自己實力的累積。
1995年,林慶財獲評“高級工藝美術師”,那一年他34歲,其父完成大型木雕作品《才溪鄉十三姐妹》和《漁歸》時36歲,林慶財坦言獲此殊榮“對我的技藝是極大的肯定,同時也激發了我更大的斗志”。果然,2006年他便迎來了自己事業的一個高峰。這一年,林慶財獲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迄今為止,紅木古典家具行業有此殊榮者僅此一人。

大家之家海南黃花梨產品
獨鐘情黃花梨
“大家之家”有相當一部分家具為黃花梨所制,其黃花梨的收購與使用歷史可追溯至1996年。由于材質穩定、紋理瑰麗,用其制作的工藝品極受歡迎,林慶財將目光聚焦在了海南島,幾乎每個月他都要去跑一跑。如今業界有一種聲音,認為黃花梨已絕,可即便這樣,林慶財依然能夠不斷地收進黃花梨。秘訣在于,一有好料出現,木材商就會第一時間跟他聯系或主動送上門來,在他們眼中,林慶財已然是“黃花梨專屬戶”。在“大家之家”仙游總部的木料倉庫里,海南黃花梨和越南黃花梨的儲備量使“專屬戶”的稱謂顯得名副其實。不僅如此,“大家之家”還有專門的黃花梨開料工廠以及有著多年經驗的開料師傅,豐厚的原材儲備、先進的生產設備與專業的能工巧匠,使“大家之家”依然可以接續黃花梨家具的傳奇。
做雕刻出身的林慶財毫不掩飾自己對黃花梨的情有獨鐘,他亦用實際行動收藏并保護黃花梨文化產物。2002年,在“大家之家”仙游總部的后院,出現了一株黃花梨樹,如今滿樹可見黃花梨的種子,它存在的意義顯而易見——讓同樣喜歡黃花梨的人能夠直觀地去了解、感受它。
對黃花梨的這份癡迷,沒有人能比林慶財自己更加清楚:“在現在黃花梨資源日益匱乏的情況下,只能以自己最赤誠的心態和最至臻的創作來填補這份遺憾。近十年來每用一根黃花梨木料都有專人記錄,并以公司的名義多次捐獻海南黃花梨樹苗予林業部門,對我來說這不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而是一種生命的延續。”正是林慶財對黃花梨的這份癡迷,才演繹出了“大家之家”在古典家具尤其是黃花梨古典家具領域里的一系列輝煌和傳奇。
聲名鵲起并沒有讓“大家之家”裹足不前,林慶財先生提出的“用”、“藏”、“美”三字,既是新形勢下“大家之家”對自身的定位,亦可視作其對未來方向的展望。正如其所言:“所謂古典,意在于仿,很多人都會仿,但要仿得其精髓卻極為不容易,就是我這種工藝世家出身的也很難做到這一點,只有長期的積累和過硬的技術才能做到十之八九,但是古今生活習慣不同,對家具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古典家具還需融入現代元素,符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習慣,這些都需要對古典家具有著深刻認識,同時具備探究精神,將古典與現代融合一起,讓這門藝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創造出非凡的家具來,古典家具只有在‘用’、‘藏’、‘美’三者俱佳的情況下才能價值倍增。”
(來源:品牌紅木網 張星∕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