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28 | 來源:《品牌紅木》雜志
[摘要]2019年會是紅木家具行業人才隊伍穩定擴大、素質提升的開始,而“新匠人”品質也會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中國古老的匠人文化,2018年依托“新匠人”一詞熱烈回歸?!靶陆橙恕毙枰獙鹘y與現代相融合,需要更好地傳承和創新。
回首2018
傳承與創新:人才的培養與聚集
行業前輩說,材美工巧方為紅木家具精品,獨特而精湛的工藝應是紅木家具的跨時代特征。拜師學藝的“師徒制”和雇傭關系的“學徒制”是紅木家具技藝傳承的主要途徑,隨著行業人才培養機制完善,“師徒制”“學徒制”走出作坊和工廠,成為紅木學堂的一部分。

2018年3月,中山職業技術學院紅木家居學院舉行敲鐘開學儀式
2018年3月,位于廣東中山大涌的全國首個紅木家居學院敲響了開學鐘聲,緊扣產業鏈需求開設家具設計與工藝、營銷、雕刻等專業,不僅開拓了渠道讓學生在工廠接受學徒鍛煉,還將工藝大師請進課堂,挖掘培養工匠人才。
與此同時,浙江東陽、江門新會、福建仙游、廣西憑祥等全國各大紅木家具產區也大量辦起紅木文化學校、紅木產業學院、工匠學院等,開展紅木家具制作工藝的培訓。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家具制作職業技能競賽的舉辦,更從國家層面支撐起“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工匠培養的目標。
另一方面,大量有想法的青年企業家、設計師投身行業,成為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去年,由一批“紅二代”和年輕企業家組建的東陽市紅木家具行業協會青年企業家委員會成立,利用人才聚集效應,促成大量交流學習機會,建立起開放、共進的創新創業平臺。在第十三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暨中國(東陽)木雕紅木產業發展大會上,他們以“紅創二代”新品展集體亮相,展現出東陽紅木創新發展的成果和活力。
此外,獨立設計師搖身成為家具匠人給行業帶來了很多驚喜。對他們來說,設計語言可以是國際的、前沿的,文化內涵是傳統的、中式的,二者結合起來產生出國際中式范兒的紅木家具產品。

2018年中國技能大賽——全國家具制作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現場
預見2019
人才培養更“有效” 匠人標準拔高
隨著各地“紅木學堂”的教學框架完善擴大,未來的行業人才培養將走向系統化、專業化,職業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會全方位提升。而校企合作培養創新技術技能人才的“現代學徒制”,將培養出新鮮、年輕的專業人才,他們基于對傳統工藝和文化的學習、理解,會給創新帶來更扎實的文化理論基礎。
除了能“造血”,“紅木學堂”也會促進和刺激紅木家具行業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繼續深造,整體拔高匠人的準入門檻,促進產品品質提升,帶領行業往傳承好工藝、打造好產品,讓世界愛上紅木家具的目標前進。
不僅懂得高品質、好審美的產品如何塑造,還要有新智造的視野和技術,有品牌打造和營銷對接的能力,這些“新匠人”品質也將通過人才培養逐步加深。可以預測,2019年會是紅木家具行業人才隊伍穩定擴大、素質提升的開始,而“新匠人”品質也會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從身份變為精神象征 新匠人將更有價值
以專注產品為起點,優秀工匠人才可能成長為藝術大師,也可能成為優秀企業家的一員。這時,“匠人”將不再單純指手工藝從業者,而成為專注于手工藝和制造、以“工匠精神”為職業操守的人的統稱。這應該更接近于“新匠人”的內涵,從“匠人”到“新匠人”,是定義工作內容到定義工作價值的轉變。
像某位企業老板說的,從一個大企業出來的工匠也不一定能“干得好”。尤其在可利用資源收窄的環境下,我們更需要有知識、有技術、有創新的匠人惜木而做,也需要有視野、有思路、有品牌意識的匠人配合企業做出有價值、有意義的家具。從這個意義上講,匠人不再向過去一樣等同于一個普通工人,它在文化傳承、自身成就等方面的價值都進一步增加,會成為企業突圍發展的關鍵人才。為人才提供更多平臺和機會,將行業的這種變化呈現出來,將可能吸引更多高素質人才進入行業,吸引更多高層次人群關注紅木家具。
小結
人們預測,“新匠人”會成為一個中國現象,從現在起到2030年左右迎來新匠人經濟和非標產品的大規模崛起。對正在轉型的紅木家具行業而言,未來二十年的機遇是一次有力助攻:畢竟以中國貨讓世界看懂中國文化,紅木家具行業一直就在踐行。
(來源:第五十期《品牌紅木》雜志 何欣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