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2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紅木家具行業文化積淀深厚,隱藏著無數的故事等待挖掘。
今年母親節,相信大家的整個朋友圈都被國貨老品牌百雀羚的《一九三一》廣告洗刷了一遍:高挑性感的女特工阿玲穿過帶有濃厚上海特色的石庫門洋樓、弄堂,正準備去執行一項神秘的任務。借著執行暗殺的懸念,海派西餐、四大百貨公司、照相館、電影院上映的《漁光曲》,中山裝、旗袍、“一夫一妻”婚姻法……那些發生在老上海的故事躍然眼前。最后,女特工阿玲以一句“我的任務就是與時間作對”宣告任務完成,進而牽引出故事背后的母親節特別定制款“月光寶盒”。

百雀羚母親節廣告
可以說,百雀羚此次的廣告策略非常成功。從數字上,據第三方監測平臺數據顯示,該廣告在微信、微博、網頁、報刊、論壇等平臺上的總曝光量至少在1億以上,其中相關各類微信文章有2481篇,粗算總閱讀量就近3000萬;從口碑上,很多人看完后都表示此次制作“好創意、走心、有趣”,對百雀羚頓生無限好感。顯而易見,百雀羚趁著母親節這個日子,給大家講了一個好故事,在人群中引起了興趣和共鳴。
“講故事”是在商品經濟時代商家廣泛運用的營銷手段之一,它的一大特點就是通過講各種各樣的故事,企業文化、品牌理念、服務宗旨和產品相關知識等信息被無形地輸出,為加深目標群體內心保留的印象增加了很多的助力。通常而言,人是偏感性的,傾向于用置身故事情景的方式去思考,所以,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品牌,特別是快消品牌喜歡用故事的形式,達成對消費者潛移默化的品牌“滲透”效果。這是故事營銷的一個魅力。
但眼下,故事營銷的焦點從會不會講轉移到怎樣講好一個故事的節點上。縱觀全球品牌,可以肯定的是,想講好故事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劇本。比如上文說到的百雀羚,故事本身已非常精彩,濃濃的民國風既源于對生活的反映,同時也是對生活的感受。紅木家具行業是一個有著燦爛而深厚文化積淀的行業,它的發展歷史、文化變遷,以及當中的參與者、見證者、記錄者也都隱藏著無數的故事等待挖掘。其實,企業不妨大膽去嘗試,一方面可以梳理及挖掘自己的特色與亮點,從中找到可以說故事的點,比如創業的經歷,創業的艱辛或是與客戶溝通互動的有趣事。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想象力,可以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或自創一個符合品牌定位的故事,達成凸顯個性、打動人心、引人關注的營銷目的。
羅振宇在《羅輯思維》中寫道:不管是日常社交還是職場,做營銷還是做管理,只要你想影響其他人,那講故事的能力就是你不能缺的核心能力。而很多朋友偏偏缺的就是這個。值得指出的是,有了好的劇本,也要有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對于紅木家具企業來說,可以是老板,可以是營銷經理,可以是策劃經理,還可以是店長銷售,問題不在于講故事這種工作難做不難做,而是要有改變和嘗試的魄力。
在今天這樣一個營銷手段滿天飛的時代里,借助各種故事里的情節、情感和情懷,加強品牌的傳播力度,提高大眾及市場對品牌的認知度,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誠實地說,并不是每個品牌都能將故事營銷玩得很好,但是,不要忽視它的存在。還是那句老話,嘗試之后才知道它適合不適合自己。(來源:第四十一期《品牌紅木》雜志 梁曉珩∕文 楊銀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