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31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隨著我國紅木產業的轉型升級,紅木資源進一步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然而,正當我們在緊鑼密鼓的商議著海外紅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策時,一記響亮的耳光毫無征兆的拍向了木材商人。
153名中國公民在緬甸的牢獄之災牽動著國人的心。日前,緬甸一個法庭做出判決,以非法伐木為名判處153名中國公民終身監禁,另外兩名未成年人10年監禁。而據中國駐緬使領的最新消息,150人被判刑20年,2名未成年人被各判10年,有關情況,還需進一步核實。
隨著我國紅木產業的轉型升級,紅木資源進一步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問題。然而,正當我們在緊鑼密鼓的商議著海外紅木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之策時,一記響亮的耳光毫無征兆的拍向了木材商人。中國海外伐木工人的危險系數經由此事件達到頂峰。

緬甸大赦現場
他們究竟犯了多大的罪?
不管是嚇唬人的“終身監禁”還是如側面消息了解的“被判20年”,伐木工人果真犯下如此大罪嗎?中國駐緬使館新聞和公共外交處負責人潘雪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些中國伐木工人,被中國和緬甸的不法分子蒙騙冒然進入緬甸從事違法的伐木作業,現在身陷囹圄,處境堪憐,“我們認為即便判20年都屬于量刑過重”。
有關中國籍人員非法伐木一案,在6月9日、10日已在緬甸進行了二審,但是審理過程中,中國籍伐木人員拒絕認罪,加之部分證據不充分,因而法院裁定擇日再審,并要求對案件重新進行審查。按非法入境罪,涉案伐木人員已被判處了6個月監禁。目前正圍繞國民財產保護法進行庭審,如罪名成立,最低將被判7年監禁。
另外,據此前緬甸媒體的報道,緬甸環保與林業部副部長吳埃密稱,流入中國的緬甸木材,38%從緬甸正規渠道進入,其余62%是通過非法渠道從邊境(克欽邦、撣邦)走私,中國人在緬非法伐木不僅會影響到緬甸經濟和環境,還會影響緬甸主權,因此,緬甸林業部將按林業法起訴被抓獲的中國伐木者。
很顯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這些伐木工人確實有觸犯當地的法律。然而,我國商人在緬甸當地看似正規的伐木業卻難在多方軍事勢力下尋求真正的合法化。

緬甸大赦,百名中國伐木工乘大巴離開監獄
“重刑”是緬甸軍爭的籌碼
153名中國伐木工人被判重型,專家分析其背后政治因素復雜,涉及緬甸地方軍與緬甸政府的利益糾葛,而長期駐扎在緬北地區的克欽獨立軍則享受著中國伐木業在當地的利益分成。
據今年初《京華時報》的報道,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人到中緬邊境地區購買山林砍伐的規模越來越大。因緬北地區地方勢力復雜,除了丁英的部隊,還有緬甸政府軍、克欽獨立軍在附近。中國伐木商人不得不交付3方面的“保護費”。
在國內媒體采訪時,一位要求匿名的克欽獨立軍高層人士否認伐木行為非法,“我們特區政府就應該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所簽發的采伐許可證、通行證都是有效的,這么多年來一直都是這樣做”。他稱,此前緬政府也經常抓捕中國伐木工人,“去年抓得最多的是做酸枝木的。他們收了錢不久就換防過來新的司令,把工人抓了之后再收錢”。
克欽邦內的木材、玉石、礦產等自然資源是地方武裝的軍費主要來源,木材和翡翠占到30%。專家分析:緬軍對玉石礦區帕敢發動的進攻,以及對中國伐木工人的抓捕行動,也是為了從經濟上制約克欽獨立軍。
幾十年來,中國伐木商人一直與克欽獨立軍及其它地方軍做著“正規”的買賣,采伐證件相應通行證一應俱全,在金錢的調配下,一切開采活動雖有各種小的干擾,但還是能正常運轉。然而,緬甸聯邦政府不允許這樣的木材交易存在,一方面聲稱影響經濟,另一方面出賣伐林資證的資金大部分流入了地方軍倒也是事實。
海外紅木資源開采危險依舊
幾十年來與緬甸做伐木生意的“規矩”在一夜之間翻覆,153名中國公民人身突然要面臨幾十年的牢獄,這對中國商人海外開采紅木資源予以重大的打擊。不僅是去當地伐木的工人,甚至到當地收購木材也變得危險。資源國動蕩不安的局勢必然成為紅木資源海外開采所面臨的最大難題。(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胡龍華∕文 王瑤∕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