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3 | 來源:新浪收藏
[摘要]仲松是中國設計界的翹楚之一。這位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設計大咖,如何看待新中式家具設計?
設計師名片
仲松,著名設計師、獨立藝術家,北京仲松建筑景觀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設計總監。2010年與曲美家具合創“萬物”品牌,力求尋找屬于當下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新中式的每個字都要拆開了說
記者:您眼中的新中式是什么?
仲松:新中式不是一個新鮮的詞兒,印象中已經出現了差不多10年。我理解的新中式要拆開了說,也就是“新”、“中”、“式”三個詞。
“新”,很好理解,就是一種創新,新的現象,新的設計。最重要的是后面兩個字,“中”和“式”。過去人們對中式的理解只是一種粗淺的樣式,比較浮于表象。現在,我開始重新思考這個詞,發現“中”并不是簡單的中國的意思,而應該是從深刻的思想層面重新考慮,現在中國的設計是什么樣的,我認為這個才是新中式的核心。
新中式是中國的設計,不是簡單模仿古人的設計,不是傳統的再現,更不是簡單的使用,而應該是一種深層面的思想,是找到中國核心價值以后的一種新的當代設計。
記者:這種深層面的思想,在當代新中式設計中有所表現嗎?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仲松:需要一個過程。在過去近100年中,我們缺失了自己的東西,自己的文化。這100年來,我們持續向西方學習,包括改革開放這30年,我們都在沒有靈魂地向西方學習,這是一種被洗腦的過程,這導致我們缺失了自己的核心價值。不過現在,我們的中國意識在崛起,在復蘇,中國文化在回歸。回歸過程中我們有很多幼稚的,或者說不成熟的過程都是可以接受的。其實我們不必在意微觀上的理解,我們要接受逐漸成熟的過程。
新中式和傳統千萬不要對立
記者:您一直在強調中國意識,但這個概念很空泛。能具體說說嗎?
仲松:這主要是體現在氣質上的,而非停于表面。你可以保留過去的傳統工藝,也可以做出傳統樣式,但那些只不過是表象上的傳承,只是一個模仿,一個最簡單的初級階段,我們缺少的是真正具備中國精神、當代精神的東西。
要知道,我們不能回到400年前去生活,我們已經走到了21世紀,需要當代的中國精神。今天的設計師要有自信,我們要在這種精神氣質下擁有一種新的精神面貌,創造新的美學呈現,這個才是當代中國設計師的價值,也是今天中國人所推崇的價值。
記者:說到對400年前的生活的傳承,那您對現在的傳統家具怎么看?如何看待新中式和傳統家具的優劣?
仲松:千萬不要把兩種家具對立化。這兩者是同時發生的,如此才能構成完整的中國家具體系。過去幾十年里,特殊的市場經濟引起了大量需求,引發了大量對明清家具的復制模仿,種種原因催生了這一特殊產品——古典工藝家具。而現在,我們需要新的生活方式,我們不再簡簡單單只是追求有同樣樣式的產品,我們希望市場上有反映中國精神和當代需求的家具,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過程。
可以說,新中式家具和傳統家具本身就是統一的,不能比較優劣,只不過兩者市場需求和專注的點不一樣,僅此而已。
新生活方式驅動市場
記者:從您所創作的“萬物”家具來看,新中式的市場現在是什么樣子的?
仲松:從“萬物”的角度來講,現在的市場需求已經是非常之大,而且我相信以后還會放大。家具從業者一定要明白,現在的市場不是產品樣式驅動下的市場,而是新的生活方式驅動下的市場。
近幾年,經濟大環境不同了,中國國力強了以后,我們才意識到,我們的靈魂是空的。中國有著非常輝煌的文明史,對文化價值認可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今天的中國人和十年以前的中國人是完全不一樣的,已經開始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包括我們的價值觀,發生了一種巨變,在向傳統回歸。在這個強大動力的前提下,新中式家具的需求會相當大。當然,新的生活方式不叫新中式,而是今天我們想擁有的區別于西方世界價值觀的新的生活方式。
轉變意識才能發現市場需求
記者:在仙游對話現場,傳統家具的老板對新中式家具并不認同,你怎么看?
仲松:他們不接受只是暫時的,不管反感還是接受,贊成還是反對,這是歷史的進程,而且市場的需求是不會以某些人的個人意志為轉移的。
新中式的崛起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簡單,這背后的驅動力是市場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人們消費行為和消費意識的變化才帶動了新中式的崛起。
就發生在眼前的現象,我反問一句,你原來所謂的“市場非常好、已經形成大量產能”的紅木家具產品為什么會萎縮?新產品的需求在增長,這是事實。我們更應該理性看待這個問題,現在的市場是一個逐漸成熟、逐漸演化的生活消費品市場,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方向。
記者:傳統家具是否應該轉型新中式?難處又在哪里?
仲松:傳統家具要轉型,像仙游這種狀況,存在大量的模仿,做出來的都是仿古的工藝樣式,因為太相似進而大肆炒作材料。在市場轉型的大形勢下,一定要找到一個出路。出路是什么?就是要迎著市場的需求,找到一種變革的道路。一旦開始轉型,就會出現一些新的產品,這些產品定義成“新中式”也好,定義成“更加古典的新中式”也好,都只是一個名詞而已,但是大趨勢必須是逐漸向市場靠攏。簡單來說,一個產品銷量變少,市場需求變低,那就必須找到新的產品適應市場,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
仙游作為生產基地,這么多年沉淀下來的業態很成熟,供應鏈也很完整,產業工人的素質都很高。這是值得肯定的。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在于大家對市場的意識,能不能跟上市場,把以前的產品化意識轉化為今天更高的生活化意識。這是兩種不同的市場導向,之前以產品作為核心,現在產品退而求其次,要滿足生活化、系統化的導向。意識要轉變過來,在大腦、思維這個層面上要真正找到方向,把根源想通,那么今后仙游是要繼續仿古還是創新,都將不是難題。(吳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