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4 | 來源:魯中網
[摘要]木雕工藝品是人們最喜愛和收藏的藝術品之一,它往往通過作者的巧妙構思和藝術技巧,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3月20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起北村魏延達和魏延通兄弟的家中,見到了這對熱愛手工木雕并以此為生的聾啞兄弟。
木雕工藝品是人們最喜愛和收藏的藝術品之一,它往往通過作者的巧妙構思和藝術技巧,體現出木雕藝術的趣味和環保的材質美。3月20日,記者來到了位于山東省淄博市桓臺縣起鳳鎮起北村魏延達和魏延通兄弟的家中,見到了這對熱愛手工木雕并以此為生的聾啞兄弟。
當記者走進這對聾啞兄弟的家中,被眼前這些栩栩如生的木雕形象感染了,一座座知名的木雕人物讓記者大開眼界。如果不是聾啞兄弟的父親魏老先生介紹,記者很難想象這些都是一對聾啞兄弟刻出來的作品。房間里八仙桌、“福祿壽”、云龍、蓮花、座幾、茶幾上精湛的雕工和巧妙的雕紋設計,讓人看過后會沉浸在古老藝術的海洋里。

兩兄弟正在仔細查看雕刻完畢的作品
據魏老先生介紹,兄弟倆從事手工木雕已經有18年了,這期間也曾放棄過,出于對木雕的熱愛,兄弟倆最后還是再次拿起了刻刀。
記者在欣賞兄弟倆的作品時發現了一塊獎牌,上面寫著“‘銀農杯’淄博市第二屆農業創業大賽銀獎”的字樣。魏延通的妻子莫大姐說:“這是2013年兄弟倆參加殘聯舉辦的比賽時所獲的獎。給他倆一幅畫,他倆就能刻出一模一樣的圖案來。”記者在與兄弟倆進行溝通時,一直由莫女士進行手語翻譯,原來自從跟魏延通結婚后,莫大姐就開始自學魏延通上學時的手語教材,現在已經能夠和魏延通熟練地進行手語溝通了。當記者問莫大姐當初為什么會嫁給魏延通時,莫大姐告訴記者:“他特別細心,對我很好,也肯吃苦,嫁給他我一點都不覺得虧。”

魏延通的妻子用手語和他們交流
通過采訪,記者了解到他們剛開始從事木雕時,主要是雕刻仿古家具,當時因為打不開市場,沒有銷路,雕刻的家具只能堆放在家中。后來,兄弟倆開始雕刻仿畫作品和其他類型的木雕藝術品,但由于機器模板木雕的大量出現,對手工木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銷路一直是一家人的心病。為了生活,兄弟倆曾改做拐杖和坐便椅這類老年用品,但是因為缺乏營銷手段,也沒有打開銷路。迫于生計,兄弟倆不得已放下了刻刀打工賺錢。2013年冬天,木雕的銷售陷入困境,魏延通為了賺錢便去附近的一家暖氣片廠干起了電焊工,每天5:00上班,晚上經常加班到22:00左右。
記者在倉庫中看到,這里積壓了很多手工木雕作品,很多作品都蒙上了一層灰塵。雖然受到機器模板木雕的沖擊,但魏氏兄弟并沒有打算放棄手工木雕,魏延通用手語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雖然機器生產的木雕價格便宜,產量大,但是遠遠沒有手工木雕具有收藏性,手工木雕比機器木雕更加靈活生動,而且手工木雕是我國的傳統民俗藝術,更具有藝術價值。(梁曉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