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8 | 來源:魯北晚報
[摘要]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水灣鎮逯廟村,記者見到了李長春,在不大的農家小院里,院內院外堆滿了棗木,園子一角還有幾株老棗樹挺立在那里。走進屋內,一溜長架上擺滿了棗木雕刻的藝術品。
在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水灣鎮逯廟村,記者見到了李長春,在不大的農家小院里,院內院外堆滿了棗木,園子一角還有幾株老棗樹挺立在那里。走進屋內,一溜長架上擺滿了棗木雕刻的藝術品,“這是冰上圓舞曲,這是擲鐵餅者,這是荷塘小趣……”,隨著李長春的介紹,我們逐步走進了他的藝術世界。
作為一名鎮中學的美術老師,李長春坦言自己有著較好的藝術基礎,一次外出,一個被遺棄的檉柳樹根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覺得這個樹根具有一種天然美,便將其拾回了家,“可以說,我的棗木雕刻之路是從這個檉柳樹根開始的,”受其啟發,李長春發現棗木更是與生具有一種自然美,再加上水灣擁有著豐富的棗樹資源,他便將自己的藝術之路鎖定在了棗木上。
棗木質地堅硬,木紋密實,不易雕刻,故被應用很少,但又因其不易被蟲蛀,在古代常被用來刻版印書,鑒于棗木的這些特點,李長春將因遷占、修路而拔掉的棗樹和棗樹根作為原材料,經過幾道工序,讓其變身藝術品。“首先需要的是定型,后去皮、打磨、雕刻、拋光、細磨、上油、起名等,定型是第一步,借助自己的藝術基礎,我將棗木中最具有藝術價值的部分擇取出來,這個作品成不成功,定型占有很大的成分,之后的一系列工序往往會耗時十幾天甚至更長時間,而較為費勁的還有起名?!崩铋L春說,院子內、街道邊、樹蔭下就是自己的工作室,自然環境中的創作常常讓自己靈感不斷,尤其是起名的時候,給作品起一個貼切的名字就是給了她鮮活的生命,瞬間讓這個作品立在了藝術的殿堂上,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在李長春看來,棗木雕的生命就在于她的自然、天然、生態,自然生態造就的天然美讓其具有稀缺性和立體美,也有著很強的不可復制性,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和收藏價值。從事棗木雕七年以來,李長春的作品頻頻入選各大展覽,其作品《一帆風順》、《虎虎生威》、《世界和平萬歲》更是獲得在南京舉辦的全國休閑農業藝術精品展銀獎。(康菊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