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06 | 來源:中國紅木家居網
[摘要]日前,首屆中國(仙游)中式家居文化高峰論壇暨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成功召開。我們特邀本次高峰論壇主講嘉賓鄧雪松先生就此次首次大型活動對仙作的產業發展起著怎樣的推動作用,又折射出哪些不足之處談談他的意見和建議。
日前,首屆中國(仙游)中式家居文化高峰論壇暨紅木古典家具精品博覽會成功召開。我們特邀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本次高峰論壇主講嘉賓鄧雪松先生就此次首次大型活動對仙作的產業發展起著怎樣的推動作用,又折射出哪些不足之處談談他的意見和建議。

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
一個印象,兩種糾結
記者:您全程參加了本次活動,請您談談對仙游這次活動的整體印象和評價。
鄧雪松:仙游舉辦的這次活動是非常成功的,也是迄今為止我在行業內見過的聲勢最為浩大、最具凝聚力和感染力的活動。一個縣級城市,以鄉村置辦酒席,家家戶戶出錢出力的方式和熱情,組織舉辦的這個,無論是政府的重視程度、紅木家具企業的積極性,還是民眾的關注與熱情,以及活動的規模和展館硬件的設施,都超出了與會者的想象,可以說是令人印象深刻,嘆為觀止!尤其是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這樣等級的紅木家具建筑群,在未來三五年內,在國內恐怕是難以被超越的。
記者:您來仙游已有多次了,和以往相比,您對仙游的看法有什么不同?
鄧雪松:這次來仙游首先是覺得震撼和贊嘆,震撼于中國古典工藝博覽城高端、大氣、上檔次;感動于仙游紅木家具產業發展的迅猛和整體亮相龐大的陣容;贊嘆于仙游產業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在短短十年之間,福建人這種務實拼搏、積極進取、抱團共進的精神,推動紅木家具產業規模飛速發展,在全國紅木家具行業中異軍突起。仙游紅木家具行業的同仁,不僅從地域經濟以及城市環境上都改變了仙游,而且推動了全國紅木家具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在產業鏈的完整、發展勢頭、發展潛力上,仙游都堪稱翹楚,是我國紅木家具行業蓬勃發展的見證和典范。
在震撼和贊嘆之余,也有一些失望,并由此而產生的由衷期盼。失望,是深入瀏覽了眾多的家具店面后,心里有些失望。仙游的產業規模做上去了,展館硬件環境做上去了,活動規模和效應做上去了,但是在家具造型比例,家具制作的工藝規范上,仙游在這方面還相對滯后,真正達到收藏級別的紅木家具精品力作比較少。紅木家具本身的品質等級上,還沒有與產業規模同步,沒有占領制高點,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如果我們將時間往回撥三五年,同樣是今天這一批展覽的家具,仙游無疑是非常令人矚目也是成功的!那么簡陋的市場環境,那么原始的制作方式,能夠產生一批這樣的家具,不管是從產業角度還是文化角度看,都稱得上是奇跡。而現在,仙游把硬件環境和產業規模做上去了,文化有沒有同步發展?家具品質的整體檔次有沒有跟進?能不能依靠家具品質本身引領全國?這一點,攸關仙游產業后續是否能健康有序的發展。我也特別期待仙游能再上一個臺階,真正依托目前完成和成熟的產業鏈,在行業整體轉型上起到典范作用。

小葉紫檀蓮花寶座廳堂系列
一個批評,兩種感情
記者:您多次接受媒體采訪和撰文時,都談到了仙游產業發展的問題。據了解,您與仙游多家企業也交流較多,對仙游的紅木家具產業發展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批評,您對仙游有什么期望?
鄧雪松:在行業研究者中,我可能是對仙游關注最多,贊譽最多,同時也可能是批評最多的。我對仙游提出的建議和批評,不代表我不愛仙游,與此相反,我對仙游的感情簡單來說就是“愛之深,恨之切”。
為什對仙游特別關注?因為仙游是我國紅木家具產業集群的一個鮮活縮影,發展勢頭非常迅猛。全國紅木家具的行業發展,也是近十年間,仙游代表和見證了行業的發展,同時也反映出了行業中廣泛存在的問題。例如,生產制作的方式還是粗放式的,在家具品質與經濟效益之間,注重眼前經濟收益的多,長遠定位以品質致勝的少;在做生意還是做家具之間,將紅木家具當生意做的較多,關注“家具制作”文化本身的較少;在款型制作上,盲目跟風制作照搬抄襲的多,冷靜定位尋找差異化競爭自己開發產品的少。
上面列舉的這些問題,不僅是仙游有,在全國行業中都有,為什么會反復談到仙游?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就可以知道,如果這只是一個幾百上千人的小展會,不動聲色地去做,沒人會關注到。但仙游通過這次展會,可以說是“把事情搞大了”,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作為全國紅木家具行業發展的代表,尤其是這種勢頭和精神!與此同時,肩負的責任也大了!在尚未成為全國產業集群的代表時,仙游無關輕重,不會影響和預兆全國行業發展方向。人微言輕,可以沉淪,可以一盤散沙,可以急功近利。但當你代表產業,而且成為矚目焦點時,就必須承擔更多的行業責任并樹立行業典范的公眾形象,需要起到引領和榜樣的作用,因此對于仙游所有的建議和批評都是因為仙游太重要,對于行業具有獨特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小葉紫檀禪椅
一種轉型,兩個方向
記者:在論壇上,您演講的主題是《木材資源告急,倒逼紅木家具行業轉型》。剛才您也提到仙作的行業責任,在您看來,仙作是否已經走上轉型的十字路口?要成功轉型,可以走的方向有哪幾條?
鄧雪松:仙游官方公布的數據,仙游今年紅木家具行業的產值有300個億,我估計實際數字有350多個億。仙游官方的宣傳中,表示有決心在未來幾年將產值做到600個億。那么,靠什么做到600個億?我認為,把企業數量翻倍,從3000多家,發展到6000多家,這個方向是錯的;將現有企業的家具產量翻一番做到600個億也是錯的。為什么呢?因為大規模發展企業數量和盲目提高產量,還是會走粗放式、一哄而上的生產制作方式,加劇地域內部競爭,哄抬人工成本,急劇消耗名貴木材資源,給行業穩步發展埋下隱患。從300個億到600個億,這個目標到底能不能實現,關鍵不在于發展企業數量,而在于產品結構能否轉型,由粗放制作、薄利多銷、加工供貨的產業模式,逐漸轉化為強調特色、推出品牌、以仙游為生產核心基底逐步向全國擴展直銷模式……等等方面的產業結構調整。仙游的下一步繁榮,正是在于紅木家具產業本身的結構調整和轉型。
仙游發展到這個程度,從產業規模上講,已經夠了。產業規模,經濟效應,行業勢頭,這一點仙游只要維持現在的狀態繼續往下走,不會有太大問題。再往下走,怎么走?我的觀點是,第一是對地區產業鏈進行引導和細分,木材經營、木材加工、雕花打磨、家具制作、工藝品開發……等等,多領域開花,促進本地產業鏈的完善;第二是要促進紅木家具生產制作企業對產品和市場定位的細分,強調差異化、特色化競爭。有做明清仿古家具的,有做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還有做現代風格紅木家具品牌連鎖的,有做收藏級藝術精品家具的……;這幾種模式都要有序規劃,每種模式方向能夠有1-2家品牌企業在全國成功,那么,整個地區的產業規劃就很完善了,也能夠為后續發展打下穩定基礎。

紅酸枝絲翎精雕花鳥寶座
記者:我們知道,做特色精品家具,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到則難上加難,尤其是相對于蘇做,廣州,京做這樣有家具制作歷史傳承的地域來說,仙游只是后起之秀,您對仙作的精品化之路有什么建議?
鄧雪松:“精品”的概念有等級的差異。有商品級別的精品,也有藝術收藏級別的精品。商品級別的精品,是指品質始終要略超出行業同等規模企業和市場定位的家具產品,這樣的家具就是商品級別的精品。而藝術收藏級別的精品,是指一件家具放在歷史中去衡量,可以媲美明清,代表當代最高水準。
仙游的產業做到這個規模,要做什么等級的家具精品?做精品不是一句口號和空話。讓仙游三千多家。企業全部去做藝術收藏級別的精品,是不切實際的,沒有任何意義。地區產業鏈,應該是個金字塔,家具品質從頂級、中端、低端都有,產業鏈才完整,才能輪動和轉化,才能做活,可進可退,游刃有余。例如,仙游有很多企業是以供貨加工薄利多銷模式而生存的,如果強行讓這些企業去做收藏級別的精品,和其他區域產業集群競爭時會喪失優勢,也是死路一條。但是做批發供貨的企業也需要有精品意識,知道區域之外同等級別的長處在哪里,短處在哪里,如何在品質上稍加超越,擺脫單純的價格競爭制約。仙游三千多家企業,如果絕大部分企業的質量意識都只是停留在批發供貨的層次上,那么產業結構上就有問題了,就必須重視。應該引導一部分在技術、資金等方面具備晉級資格的中等規模企業逐步轉型往中高端產品、特色化產品、特色化經營方向探索和發展。
對于已經功成名就,可以躋身仙游幾大家行列的企業,需要有擔當,以商品級別的精品意識作為指導,提高產品質量,超越國內同等規模企業,并在心態和布局上走出福建,對外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由企業規模向品牌建設方向發展。同時還應該劃分人手,做一部分藝術收藏級別的精品家具,來樹立自己企業“精品”家具的典范,作為標桿級別產品,樹立企業的形象。
產品的品質與消費人群是個金字塔:產業的品質越精,規模就應該越小,針對的消費人群就越小,材質的等級就越高。我覺得能夠全身心投入,以做紅木家具作品,而不是商品的心態來做真正藝術收藏級別家具的,恰恰可能是中小型企業,甚至是微小型企業亦或是家庭作坊,對這些企業和作坊,政府應該鼓勵和扶持,讓他們能夠耐得住寂寞去搞研究。
仙游發展到現在,必須能夠在全國的傳統家具文化藝術的制高點上,占有一席之地;產生幾個在全國有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旗艦品牌;能夠產生幾個全國同行心目中的領袖級人物,有資格和其它幾個產區的龍頭企業PK和叫板。只有依賴這些,才能夠擺脫“仙游一夜暴發”的印象,挺起腰板,擔當全國行業的典范和表率。只有這樣,談“仙作”本身才不蒼白和空泛,只有指著一批堪為時代精品的紅木家具說:“什么是仙作?這就是仙作!” 才真正牛氣!仙作是當前仙游每一位紅木家具行業同仁共同創造的,不是依賴民間故事和傳說。

小葉紫檀絲翎精雕花鳥紋羅漢床
一種文化,多方尊重
記者:您反復提到了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仙作在發展過程中,到底應該如何做好文化,文化之于仙作,是否有具體著力點?
鄧雪松:我們講的文化,并不是空泛的,不是寫大字,不是貼標語。紅木家具文化本身有亮點,一是家具文化研究,仙游需要有識之士,能夠在家具研究上深入下去,在全國專業研究領域有話語權、受到尊重。第二是家具設計制作本身的研究和鑒賞。我看了很多仙游家具,工藝并不是大問題,即使有問題也是很容易解決的。因為科學有效的管理和產品檢測方式,是可以使工藝質量標準量化。目前,仙游家具的主要問題在于器型,器型體現在造型比例和設計上,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制約仙作家具發展的主要阻礙,也是制約整個全國傳統家具行業的阻礙。仙游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在全國就能起一個引領和示范的作用,就能真正地推動整個傳統家具行業的發展。
那么器型和設計的問題,具體要怎么破?我認為可以有以下幾條路徑:其一,由政府出資,辦一些針對企業的高端培訓班,高薪聘請國內藝術院校有設計實力的精英,來講家具設計理念,對中國傳統家具設計和傳承進行研究。但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一個較長的周期來為仙游儲備人才。其二,對現有的產品結構進行調整。在人才青黃不接的情況下,政府或者有能力的企業,請一批專家來選出仙游有代表性的款型,切脈問診,對癥下藥,找找問題所在,并提出修改方案,推出一批示范性精品家具。
仙作產業發展到當下這個規模,每年都有幾百億的產值了,那么能不能拿出一部分錢來,真正地辦一些產業培訓和行業講座?這里說的講座不是做戲,不是作秀,不是做給外人看,不貼招牌,不喊口號,僅僅是本著“我為仙游盡一份責任和良心”的角度,認認真真地去做實事。比如,每年做幾場本地家具的評選,不用交錢,不用拉選票,不是簡單地發證書,而是領導“精品”意識和方向。對那些規模不大但是認真做家具的廠家,政府能否出資,購買一小部分精品,放入仙作博物館,來沉淀和積累仙作的文化?這些都是提振仙作文化的舉措。

紅酸枝曲尺羅漢床
記者:從政府層面看,要重視仙作的文化建設和研究。那么從企業角度看,應該如何培養自己的企業文化和家具文化?
鄧雪松:經常有企業問我,“企業應該怎樣打好文化這張牌?”我說,要尊重文化,不要把文化當牌打!不要將文化作為附庸品,作為噱頭,作為虎皮。在這樣的心態下,不可能產生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精品。我們談的仙作地域文化,一定是文化先行,把文化放在至關重要的程度,去關注它,去推廣它,這個產業才可能完成第二次的蛻變。
也有人充滿疑惑,要做文化,要做精品,你講得是不錯。但是我老老實實去做精品了,那些隨便亂做的人,錢都掙得比我多,你讓我怎么熬得下去?
企業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一家企業文化的培養和積累,都不是朝夕之間可以做到的。文化的投入,不是壯陽藥,不會立竿見影。而是循序漸進的。所有文化的投入都是一個水滴石穿的過程。例如,這次展會,仙游來了很多的專家學者,有沒有企業邀請專家們到工廠或公司里,針對產品款型,請專家逐一點評,專門找問題,挑毛病?而不是簡單地和專家合個影,吃個飯,照個相,然后掛在墻上?這種現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企業從多大程度上來重視文化。對文化有多尊重以及是否有耐心對文化進行投入,也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能夠長期發展的重要尺度。放眼國內外,文化和產品都做得非常好的企業,在文化方面的投入都非常大。比如美國蘋果公司,依靠幾十人的設計小團隊,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發展到今天這個巨無霸,靠的就是設計和文化。
行業發展到下一個十年,進入第二個發展階段,真正的精品和普通商品之間的差距,還會繼續拉開更大的距離,還會有巨大的品牌兌現和藝術兌現的效益。企業真要想掙大錢,真要想做百年企業,一代一代往下傳,沒有文化積累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沒有占領文化制高點的企業,也是無法贏得行業尊重的。試想,當你的錢掙到一定程度,手里只有錢,而沒有贏得行業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尊重的時候,你這個人本身在中國現代家具發展歷史上,是無足輕重的,是非常容易被歷史所遺忘的,一生奮斗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我們這個時代確實整體是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所以企業會面臨很多誘惑。一方面在渴望成為有文化積累和影響力的企業,另一方面又受到利益牽制,難以從心底真正認識到文化的重要性,往往在文化與利益之間,最終還是選擇了短期利益。所以,我們這代人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應該留下一批可反映時代精神和文化高度的精品,以此告訴后人,我們這一代人都在努力做了些什么。

紅酸枝雙層圓角柜
我這次離開仙游前的最后幾天,我分幾個晚上約了一批年輕的紅木家具企業創業者,一聊就是4、5個小時,到晚上近兩點鐘才結束。其中,有一位70后創業者問我,你認為仙游的家具能夠做到什么程度,希望在哪里?我說,這就是為什么我找你們聊天的目的,我也想知道答案。目前仙游的家具制作,相對還是比較浮躁的,已經經歷過了第一個階段,從產業規模和“打江山”的概念上來講,已經成功了。后續“坐江山”會怎樣,能夠發展到什么高度?這個希望肯定是在第二代人身上。(陶秋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