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01 | 來源:互聯網
[摘要]紫檀松壽齊天架子床造型沉穩端正,尤其門楣、大邊、抹頭、立柱等處精雕紋飾美奐絕倫,具有典型清代中葉乾隆時期工藝特征。

紫檀松壽齊天架子床
這件紫檀架子床結構穩重,方型料為主的簡約風格勾勒了明清家具過渡的交融之美,修飾圖案在傳世的清中期紫檀床具中顯得格外耀眼,充分展示了乾隆時期蘇做匠師無與倫比的精湛技藝。
紫檀松壽齊天架子床造型沉穩端正,尤其門楣、大邊、抹頭、立柱等處精雕紋飾美奐絕倫,具有典型清代中葉乾隆時期工藝特征。門楣選紫檀整板大料,近觀金星閃現紫光熠熠,匠師以高超工藝鏟地浮雕松竹紋,松枝竹葉交纏錯節、主干與枝節相互掩映,層次感清晰分明。富麗堂皇的質感,裝飾性與實用性完美結合,是此床最大的特點。
乾隆時期大多數家具皆以實用性為主,紋飾雕琢也多以平整對稱的花卉紋、云龍紋、博古紋等最為多見,而此件的松竹紋雕刻全作非對稱處理,殊為珍稀罕見:繁茂密集的松針作橢圓狀,走刀力度尤深卻圓潤不見刀斧痕,可見工匠雕刻功力之深厚,而這種造型和工藝技法與明代晚期言簡意賅明快洗練的風格既一脈相承又大相徑庭,屬乾隆期典型工藝特色。匠師近乎寫實的技法將松樹皮的結節瘤疤展現的滄桑皴糙,竹枝或低垂彎轉或挺拔瘦勁,柔韌的質感近乎逼真,可謂鬼斧神工,竹葉亦作放射狀恣意伸展蔓延開來,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架子床腿足皆淺浮雕拐子紋加卷草紋的組合紋飾團型圖案,在清代宮廷紫檀家具中亦是比較罕見的裝飾紋樣。拐子紋和卷草紋是紫檀家具常用的裝飾圖案,但兩者大多單獨使用很少看到如此相互纏繞彼此掩映的復合裝飾,這些略帶西洋洛可可風格的卷草紋線條柔和溫婉,漫無經心纏繞在線條方正剛硬的拐子回紋中間,拳掌之地竟有如此豐富的空間感和立體感,厚樸中頗具妍秀之風,彰顯出一派西輝東暎中西合璧的裝飾效果。宮廷家具上的如此紋樣僅見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一件“清雍正 黑漆描金卷草拐子紋床”,但紋飾組合非常簡單,其工藝與此件的起地淺浮雕工藝相比,無論技術復雜度和視覺效果上,都難望此架子床項背。
清代宮廷紫檀家具所用木料大都來自明代開采,到雍正年已經十分稀少珍貴,尤其是禁止海運閉關后除少數貢品外多采購于民間。據史料記載,雍正時臣子為請用紫檀木常要奏啟主管造辦處的怡親王,遇有采購機會也會向民間采購。據說乾隆曾經因為造辦處隨意用紫檀而惱怒。這些都說明清三代時期紫檀木材已經不太充裕。而此件紫檀松壽齊天架子床全用厚實大材整料,不惜工本精工細作,是乾隆盛世時期紫檀家具之精品。毫無疑問這件架子床也是中國家具史上劃時代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