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22 | 來源:互聯網
[摘要]傳統梳妝盒始盛行于唐宋,到明清時期隨著細木家具的出現而大量流行硬木梳妝盒,即可家用又可隨身攜帶外出使用。

對鏡貼花黃
鏡子起源于什么時間已經很難追究,猶如漢代那些銹跡斑駁的銅鏡,時空模糊了人們很多的記憶。但世間有件事卻從來沒有模糊過,那就是女人“對鏡貼花黃”的梳妝之美。最初的鏡子一定是一洼清澈的水,隨后可能是一瓢水也可能是一口井水,再后來就是一面銅鏡,最好就是鏡臺了。鏡臺不再是一個單純的東西,因為貼花黃的事是一件很復雜的事。

紅木梳妝盒
傳統梳妝盒始盛行于唐宋,到明清時期隨著細木家具的出現而大量流行硬木梳妝盒,即可家用又可隨身攜帶外出使用。梳妝盒大都為寬30多公分、高度20多公分的箱子,箱子外角多用暗榫連接,金屬件附在連接處加固,因此結構比較牢固;箱子內部非常精致,一般分鏡臺和抽屜兩部分;抽屜又分為普通抽屜和抽盤兩種,抽盤可以取出放在桌面上盛放一些梳妝常用物品和工具。

黃花梨梳妝盒
明清時期的梳妝盒用料多考究,多以黃花梨、紫檀、烏木、鸂鶒木、老紅木等傳統名貴木材制作而成。與女人需要梳妝一樣,梳妝盒外表除了木質紋理自然美外多采用雕刻、鑲嵌、漆藝來修飾。梳妝盒和官皮箱是男女間可相提并論的一件器物,在結構上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功能上區別甚大。梳妝盒更多的體現了女性的柔美,梳妝盒樣式也更多樣化和個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