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9/08 | 來源:互聯網
[摘要]西式獅紋與中國傳統獅紋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西式紋樣的獅子,頭發呈向后披散飛揚狀,看上去像是披頭散發,而中國傳統獅子紋樣,頭發呈一圈一圈的同心圓狀,這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一種。
西式獅紋與中國傳統獅紋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西式紋樣的獅子,頭發呈向后披散飛揚狀,看上去像是披頭散發,而中國傳統獅子紋樣,頭發呈一圈一圈的同心圓狀,這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一種。
獅子造型作為中國傳統的吉祥瑞獸,常被放于大門口和廳堂,有鎮宅之用。在古典家具中,形態各異的獅紋也被廣泛應用,起到裝飾和寓意吉祥的作用。日前,我們請到了古典家具專家胡德生和紋飾專家宗鳳英來談獅紋的應用和演變。
清早期獅紋做工精致,清晚期則做工粗糙,這與大多數清古典家具優劣判定標準一致。獅紋多被用在椅背、扶手、牙板和腿足等位置,也有用于掛屏,例如蕃人進寶,另外還有雙獅被用于插屏。獅爪抓球多放于正堂、大廳,類似龍爪抓球,只是級別不同,多用于供神和供先祖,如果腿足肩膀雕刻是龍,則相應的腿足就是龍爪,獅紋樣亦如此,如果腿足肩膀雕刻的是獅,腿足則是獅爪,兩者要一致。

隨著歷史、文化的發展以及地域的不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獅子圖案
獅紋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征。清晚期,盆架六個立柱的柱頭上通常雕有小獅子,清早期則多是蓮花柱。民國以后,雙獅紋樣多雕于椅子扶手。另外,西式的獅紋也是民國時期的產物,這是獅紋樣當時被中國程式化和藝術化了,常見于廣作家具。西式獅紋與中國傳統獅紋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西式紋樣的獅子,頭發呈向后披散飛揚狀,看上去像是披頭散發,而中國傳統獅子紋樣,頭發呈一圈一圈的同心圓狀,這是很多人印象最深的一種。還有一種西式獅紋樣,雖然毛發也是披散型,但頭發呈一波一波的下垂狀,面目威猛。這些西式獅紋樣通常比中國傳統獅紋表現得更為張揚。
雖然有的仿古家具床圍和垂花雕有獅紋,但胡德生認為,床圍四周不宜雕刻動物,此外獅紋也不宜和其他動物紋樣混雕在一起,尤其不能和鹿紋混雕在一起。
獅紋作為中國傳統吉祥紋樣,但最早并不是中國本土的產物,原產于非洲等地,漢朝時,一個小國把獅子作為貢品,送給了當時的皇帝,這樣獅子被引進中國。后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獅子又常作為菩薩的坐騎,而且獅子又是獸中之王,能夠震住百獸,所以獅子成為佛法威力的象征,地位隨之提高。
在中國傳統紋飾中,瑞獸是武官紋飾,飛禽為文官紋飾,獅紋樣被認為是武官二品的紋樣,這點在古代官服上表現分明,但在古典家具中表現得并不是十分鮮明,民間所用的古典家具雕有獅紋的不在少數,寓意豐富,既有看家護院鎮宅的作用,也有表現五世同堂、五子登科、子孫萬代等吉祥寓意。(亦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