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5 | 來源:新京報
[摘要]箱柜家具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家具,與人們的生活使用息息相關。柜、箱、櫥、格,這些器物家具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到了今日,使用功能慢慢弱化,裝飾功能增強,逐漸成為我們觸摸和感受古典生活的紐帶。

古典箱柜的裝飾性特別強,也受到了現代人的喜愛
箱柜家具作為中國最早出現的家具,與人們的生活使用息息相關。柜、箱、櫥、格,這些器物家具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發展,到了今日,使用功能慢慢弱化,裝飾功能增強,逐漸成為我們觸摸和感受古典生活的紐帶。如今,在雕刻工藝和形制上的改進,使箱柜類家具煥發出時代色彩。

宣明典居耕織圖頂箱柜
中國最早的家具 箱柜
據上海收藏協會會長吳少華撰文考證,歷史上真正稱得上的家具是從夏、商、周開始有的,最早出現的家具是箱與柜。據其考證,目前出土最早的實物柜子,是河南信陽長臺關戰國墓的小柜與隨縣曾侯乙墓的漆木衣柜。當時的柜在形制上更接近于箱,這種柜,其實就是箱。
而箱柜的由來,據陳于書主編的《家具史》記載,“禁”,是箱柜的開始。這時商周時的禮器,祭祀時放置供品和器具的臺子,通常為長方體,形似現在的箱子,可以看出箱柜類家具的原始形態。故宮(微博)博物院研究員胡德生曾考證,古時的柜,并非我們今天所見之柜,倒很像我們今天所見的箱子。《國語》曰:“夏之衰也,褒人之神化為二龍,夏后布幣而策告之,卜藏其,吉,龍亡,而在櫝?!边@里的“櫝”,即當時人們使用的柜子。據《尚書·金》記載,武王有疾,周公作冊,“乃納冊于納金之匱中”。櫝和匱是同一器物,只是因時代不同而名稱各異而已。

雕龍畫箱
柜與箱的由來
漢代有了區別于我們現今所謂箱、匣的小柜子。據《元書故》記載,“今通之藏器之大者為柜,次者為櫝?!惫褡邮撬凭匦味鴰О愕南渥樱癯书L方形,下有四足,柜頂中部有可以開啟的柜蓋,并裝有暗鎖,柜身以乳釘作裝飾。自漢世至隋唐,日常所用柜子大多采取這種式樣。據胡德生考證,唐代有了較大的柜,能放置多件物品,且出現了書柜。到了宋代,除了桌柜以外,還出現了專門的書柜,以及集存貯和坐用兩種功能于一身的坐柜。明代為適應生活需要,又創造頂豎柜、圓腳柜、亮格柜等其他品類的柜子。
具備桌案與存貯的櫥
胡德生的《古代的柜、箱、櫥和格架》一文介紹,櫥出現在兩晉以后。它是一種前面開門可供存貯書籍、衣被及食品等物的家具,是由漢代的幾演變發展而來的。幾用于存放東西,隨著形式的發展變化和高度的增加,而成為一種架格。幾的左右及后面加上了圍板,前面安上了可供開啟的小門,從而成為“櫥”的形式。最初的小櫥大多放在幾案之上,少有大者。隨著高形桌案的普及,這類家具的高度也逐步升高。后來又與桌案結合,成為具備桌案與存貯器兩種功能的家具。
除此之外,由箱柜發展而來的家具還有書格和博古格等架格。據《明清宮廷家具二十四講》,書格是專門放書的架格,與書櫥的區別是不設門,四面透空,只在每層兩側及后面各裝一道圍子,使書冊擺放整齊。架格中間一般要安兩個抽屜,是為加強整體框架的牢固性,同時也增加了使用功能。
博古格也叫“多寶格”,專為陳設古玩器物,到清代中期才興起。格內橫豎不等、高低不齊、參差錯落的空間,打破了橫豎連貫的格調,開辟出新奇的意境來。
現代箱柜家具的文化內涵
家具新品類的出現與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高型家具的出現就是伴隨著高坐方式不斷完善的。箱柜類的古典家具出現,使用價值遠遠高于裝飾價值,其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少有研究涉足。據航管紅木北方區總經理黃詠恒介紹,在當今古典家具價值重新被人認知時,一些原本不太常見的傳統的箱柜重新進入我們的生活?!袄绠嫻?,這幾年的需求開始增多;一些傳統的箱柜開始有了新的用法:例如聯三櫥,原來主要放置在臥房里儲物,現在又因其形制特殊,裝飾性強,開始出現在各種過道、拐角,起到點睛、空間轉換之意,還有很多人拿它來當玄關家具;一些傳統箱柜的形制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例如清式及海派的酒柜,越來越多地成為餐廳,甚至客廳家具?!?/FONT>
據北京元亨利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介紹,箱柜類家具在現代使用過程中,更注重其文化意味對居室格調的提升?!艾F代人更注重家具的實用性,如書箱這類儲藏器物,已經不太使用,用的人不多了;但是有的款式很漂亮,也有消費者買回去擺在書桌上,增添書房的文化意味。書櫥通透性好,現在多被擺放在玄關等位置,放一些藝術品;而悶櫥的暗倉,以前都用來藏銀子、儲藏糧食等,這些功能都消失了。有些家庭喜愛古典箱柜家具的樣式,會將一些家具模仿成古典家具的樣式,如衛生間的臺盆下設置成書櫥的樣式,將下水管道盡藏其中。給鏡子加上紅木制的邊框,更增添了一些古典韻味。”
除了在功能、種類方面,紅木家具在現代使用時有了改變,據北京紅馬紅木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宇晨介紹,根據現代人的生活習慣,箱柜類家具在尺寸、外觀等方面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叭缫郧暗臅癖容^深,是因為古人橫放書,現代人習慣豎放書,書柜的深度變??;另外,書柜以前以透格為主,現在加了柜門、玻璃等,方便人們使用;以前房子高而深,箱柜家具尺寸都比較大,而現在根據房屋的尺寸,家具都變小,而且柜子等產品內部的層板數增加,儲物功能更強大,符合現代人使用需求?!?/FONT>
精雕細刻提升精品價值
據宣明典居董事長傅軍民介紹,有種審美傾向在紅木家具上表現得很明顯:器形上我們追求沉穩大方的莊嚴感,而裝飾上又無所不用其極地精細刻畫。尤其是體積較大的箱柜上,有很多讓創作者施展技藝的空間?!俺R姷幕y,雕龍刻鳳象征王者尊貴的自不必提;寓意吉祥平安的圖案比如云紋、明暗八寶、福壽等也多為富貴者所鐘愛。我們曾經做過的郎世寧花鳥頂箱柜,繪畫依靠線條和色彩表現意境,在雕刻過程中只能依靠深淺的層次再現繪畫的意境。如果一件古典家具能被稱為精品,必定是雕工與紅木材質的完美結合,而非隨便選一幅畫進行雕刻?!?/FONT>
據馬宇晨介紹,在箱柜家具上雕刻現代畫作,成為箱柜家具再次創新的潮流?!袄缥覀冏鲞^一套頂箱柜,由雕刻大師親自操刀,將清代畫家袁耀的巨作《蓬萊仙境圖》復刻其上,器形遠觀方正,中正大氣,型材神意氣兼備。在珍貴的紅木木材上雕刻畫作是很慎重的事情,需要將畫作的精髓與紅木品質結合起來,稍有失誤,變成遺憾。”
■ 業內聲音
獨板箱柜家具收藏趨勢看好
箱柜類家具體積大,用材多,如果此類家具使用獨板制作,收藏價值會大大提升。在元亨利,有的雕花頂箱柜二三十萬,而有的素頂箱柜就五十多萬,因為后者為獨板制作,價值當然高。
收藏箱柜類家具,第一看木材,第二看工藝與韻味。就目前紅木市場而言,老撾紅酸枝的回報率比較高。同等工藝水平下,一定要看是否為整料,看面板、抽屜、暗倉等部分是否有拼接。拋開木料的話,看家具的工藝和韻味如何。建議消費者要多看,看得多,才知道粗糙和細致的差距有多大。
■ 柜類家具分類
頂豎柜
是在一個兩門立柜的頂上再疊放一個兩門頂柜。頂柜與底柜之間有子口吻合,故稱“頂豎柜”,又稱“四件柜”。這是明清兩代常見的形式,可以并排陳設,也可以左右相對陳設。頂豎柜因經常并排陳設,為避免兩柜之間出現縫隙,多用方料,且上下左右均為方正平直,沒有側腳和收分。
圓角柜
柜的四框和腿足用一根木料做成,柜架外角打圓,腿足亦做成圓形,因而又可稱作“圓角柜”。圓腳柜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側腳收分明顯可見,對開兩門,通常以紋理美觀的整塊板鑲成。這種柜子的柜門與門邊之間不用合葉,而采用門軸作法,既轉動靈活,又便于拆卸。
面條柜
形體較圓角柜較小,一般以硬木及硬雜木制成。面條柜的兩扇柜門攢柜鑲心,取落堂鑲法,這種工藝要求板心低于四框,兩門中間有活動立栓,因立栓與門邊較窄,故配置條形面葉,北京人俗稱“面條柜”。一般圓角柜與方角柜并稱為面條柜。
櫥柜
是一種櫥、柜、桌三種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一般形體不大,與櫥的形體大致相似。高度相當于桌案,柜面上可作桌案使用。柜面下安抽屜,抽屜下安柜門兩扇,內裝膛板,分為兩層。門上裝銅飾件,可以上鎖。
(以上內容出自胡德生編著《明清宮廷家具二十四講》一書)
■ 箱柜演變史
妝奩的演變
妝奩是古人盛放梳妝用品的器具,最遲在戰國時期就已經產生并流行開來,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從考古資料來看,奩內一般存放銅鏡、梳篦、胭脂、唇脂、眉黛、油彩、假發、鏡刷、小刀、粉撲、印章及一些珍貴的小物品。妝奩的變化同古人坐姿的改變有很大的關系。漢代小巧的漆奩適合席地而坐時代,垂足而坐的坐姿在宋代最終確立,室內家具逐漸增高,大型梳妝臺也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馬未都在《閨中妝奩》提到,“中國家具在明清時期得到巨大發展,出現用貴重木材如紫檀、黃花梨等制作的妝奩。妝奩的設計向兩個方向發展:一類妝奩繼承了漢代以來漆奩便攜的特點,另一類已演變成高80厘米左右、不易搬動的家具。”
官皮箱的用途
王世襄曾在1996年時撰文《談幾種家具的形成》考證了官皮箱的用途:它是明代家具又一常見品種,其基本形式是頂上開蓋,下有平屜,兩扇門,門后有抽屜,分列三層,底有臺座。
由于“官皮”二字費解,前人對它的用途說法不一。再加上明代宮廷有漆木制者,采用考究的髹飾做法,如剔紅、雕填、百寶嵌等,造型大同小異,似乎只宜存放小件文玩及圖章等,故使人困惑,未能斷定其用途。不過傳世實物既如此之多,只能是家庭用具而不像是官方衙署中物。其花紋雕飾又多為吉祥圖案,且往往與婚嫁有關,如喜上梅梢,麒麟送子等,故可信為陪嫁妝奩,乃婦女用具。
近年在江蘇武進縣村南南宋墓中發現鏡箱,為上面的看法提供了證據。它也是頂上開蓋,下有平屜,屜內有可以支起并放下的銅鏡支架,證明了它的用途。和官皮箱相比,主要只缺少兩扇門而已。官皮箱門上的子口,與蓋扣合后可以加鎖,對抽屜內存放的細軟起防盜作用。
博古架的出現
據胡德生著《中國家具真偽辨別》所載,博古架是專為陳放古器文玩的架子,其特點是框內高低錯落形成大小不等的若干個小格,格內陳放古銅、瓷器,或玉山子,或琺瑯等爐、瓶、尊、彝之屬,陳設于書房、客廳,為室內增添典雅清新的環境和氣氛。清代中期繪畫及版畫中常有描述,清初以前資料未見。據史料記載:北宋大觀年間,宋徽宗命王黼等編繪宣和殿所藏古器,名曰《宣和博古圖》,計三十卷。隨著思想觀念的發展演變,至清代雍正時期,凡前代古器均視為祥瑞名物,用其裝飾家具。據此推斷,博古架是清代雍正至乾隆時期出現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