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0 | 來源:《古典工藝家具》雜志
[摘要]發現藝術的價值,發掘家具內涵,成為龍年流行的主流消費主張,整個紅木市場的消費理念變得更為理性。
開春之初,整個紅木家具市場,悄然興起一股藝術回歸浪潮。在美的感召下,在藝術牽引下,眾多紅木藏家的消費理念不斷地變遷,美學意識不斷地覺醒,逐走向新的價值構建,完成了從關注價格到關注藝術價值的轉變。發現藝術的價值,發掘家具內涵,成為龍年流行的主流消費主張,整個紅木市場的消費理念變得更為理性。
歷經市場檢驗,回歸藝術本源
“以往靠價格優勢爭取份額的廠商,所產的低端家具開春遇冷,經銷商拿貨明顯減少,開年第一個月(2月份)銷量比去年同期減少兩成左右。”一位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隨著消費理念的轉變,行業開始新一輪的洗牌,對小廠家來說,龍年不僅未能成為“騰飛年”,反倒變成了苦捱難過的“保命年”。
記者走訪了多家粗放型小作坊了解到,今年春節,低端家具銷售總體平淡,從去年底到現在走出“L”形曲線。今年開春市場的冷清是多重因素疊加所致,但深層次的原因在于,價格因素不再成為吸引消費者的獨特的賣點(USP)和主要訴求。當產品價格讓位的藝術價值時,消費增長乏力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以前的攪局者即將變成出局者。與此形成強烈對比的是三福古典家具,春節之際,因為始終定位高端,關注家具本身價值,在市場上備受追捧,甚至大年除夕、新年初一,慕名而來的客戶絡繹不絕。
從長遠來看,低價無藝術價值的家具,雖然經過市場炒作后,可以一時價格拔高,但本質的美學內涵、藝術價值還在原地踏步。在交易場上“擊鼓傳花”之后,誰留在手里,誰就是那個大虧特虧穿著“皇帝新衣”的傻子。
交過好幾次學費的濟南張先生,紅木學齡已達6年,剛開始接觸紅木家具,完全是門外漢,一竅不通,去經銷商那里看家具,感覺都差不多,貨比三家后,挑選了一套自認為“性價比最好”的沙發十一件套。用了那么幾年,發現拼補白邊摻假問題一大堆,變成了切切實實的“燙手的山芋”,扔了覺得可惜,畢竟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況且是進入紅木領域淘得的第一寶。不扔又覺得特掉價,時常成了眾多木友取笑打趣的對象。很多像張先生一樣的紅木家具收藏人群,隨著紅木知識的普及,藝術研究的深入,文化認知、審美趣向、藝術品位日益精進。從最初的獵奇攀比炫耀到追求經典與藝術。龍年剛開年張先生就來到仙游,就是為了購買一套有藝術價值的紅木家具。寧可價格貴一點,也必須保證藝術價值卓越。重價格,輕藝術,是對收藏文化的一種褻瀆,失去了藝術最重要的價值。張先生告誡同好者,初入門時不能急功近利,貪小便宜,這樣會交很多不必要的學費。紅木愛好者應該先養眼養性養見識,借助朋友推薦,多向收藏名家請教,傾聽指點,完成入門。接著是將自己提升到“高手級”,利用自己對紅木家具的熱愛和欣賞,提升藝術修養,同時將自己的藏品示于行家交流,善于吸取別人的經驗。悟性好的可以再進一步,成為“骨灰級”收藏者,融藝術于生活。福建有一位全國聞名的黎友東方亮,浸淫研究海南黃花梨數十載,玩出境界來,成為紅木界有名海黃專家。
我們不難看出,這批逐漸成熟起來的紅木愛好者,他們呈現如下特點:一是對中國古典文化認識的加深,看重家具的文化價值;二是審美與品位的提升,注重挖掘家具的美學內涵、藝術本源;三是藝術價值可經不朽時光的見證。一個非常好的有價值的家具存續期非常長,可以經久不衰。
告別價格鏖戰,進入價值審判
紅木家具市場藝術價值的深度回調,使古典家具市場產生了分化,并進入了二元發展的市場結構。高端紅木家具市場崛起之勢方興未艾,已在悄然地改變著古典家具市場份額的構成。“股票要買便宜的,藝術品要買貴的。”
材質優良、工藝精湛,能達到姿態美、神態美與韻味美三美兼具的藝術精品,即使價格貴點,只要能讓擁有者在美的氛圍中得到藝術享受,那也是值得。畢竟淘紅木是一件怡情養性、陶冶精神的高雅活動,最吸引人的就是發現價值與挖掘經典。此消彼漲之下,劣質廉價的紅木家具進入市場洼地,嚴重滯銷。春節這波旺季行情來襲時,完全波瀾不興、死水不瀾。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堅守品質,經營品牌,注重家具藝術價值的廠商,節前節后銷售節節攀升。龍騰閣掌舵人林元仁興奮地說,春節旺季行情,龍騰閣感覺明顯。從初六開業至今,龍騰閣在北京、太原的四家專賣店生意比去年同期好一倍。
那些習慣通過低價格鏖戰市場的廠家,在進行藝術價值PK環節,完全處在下風,在市場競爭中面臨迅速縮水的威脅,以至于難以生存。而那些重視價值、文化、藝術、經典的品牌將迎來又一波的突飛猛進,樹立起新的品牌標桿。帝寶總經理郭浩云告訴記者,他們今年準備升級展廳,斥資三千萬元,打造發展新平臺關注紅木價值。所以,只有創造藝術價值的家具,靠藝術的獨創,才能擁有市場,靠價格挑戰和商業技巧,只能圖一時之強,卻失長遠之基。
作為一個剛剛成長起來的新興市場,紅木家具消費趨勢從注重價格到注重價值的躍進,反應的不僅僅是供需關系,更是一種觀念變遷的進步。紅木消費觀念的轉變猶如“風向標”,反映了紅木擁躉關注藝術創造、關注經典的價值取向,也折射出龍年紅木市場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希望所有紅木廠家能回歸藝術本質,創造藝術價值,也祝愿所有紅木藏家能擁有一份能傳承久遠美麗的藝術資產。(編輯 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