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09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近兩年,紅木家具價格一路看漲,紅木行業被貼上了“利好”的標簽,這就像一塊蜜糖,引來了蜜蜂,也引來了蒼蠅。細細追究一下,紅木家具行業這次被媒體爆料“價格暴跌”,也并非就是無的放矢。讓紅木市場被冠以“暴跌”之名的導火索,還是一些中小企業為了迅速回籠資金而大量拋售的行為。
細細追究一下,紅木家具行業這次被媒體爆料“價格暴跌”,也并非就是無的放矢。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2011年末的紅木家具市場確實也不若往年那么興旺,價格的稍微下滑也屬正常現象。但讓紅木市場被冠以“暴跌”之名的導火索,還是一些中小企業為了迅速回籠資金而大量拋售的行為。
近兩年,紅木家具價格一路看漲,紅木行業被貼上了“利好”的標簽,這就像一塊蜜糖,引來了蜜蜂,也引來了蒼蠅。游資的注入確實讓紅木產業表面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勢,但這種繁榮的背后也在醞釀著許多危機。一些企業只追求短線的利潤,他們對企業發展沒有做長期規劃,對自身產品沒有嚴格規范,在產品定價上不謹慎,僅僅是“利”字當頭,更不用提對整個行業發展的負責。
企業對產品定價,對行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但目前,絕大多數紅木家具企業沒有品牌,輿論對他們的關注度很低,因此在定價上就比較隨意。小部分的中小型企業,在經濟形勢好的時候,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刻意將定價抬高;而在業績或經濟形勢差的時候,就會給消費者較為優惠的折扣,或者打出“大甩賣”的牌子。這種現象多了,對紅木家具行業不是非常了解的人,自然就會有“紅木家具價格大漲大跌”的錯覺。由此可見,導致這次“暴跌風波”,媒體雖然有責任,但紅木產業自身,更是責無旁貸。
雖然紅木家具行業比較特殊,中小企業占據了產業集群中的很大一部分,但位于產業鏈前端的大企業、老牌企業才是產業中的支柱,這些企業才是直接牽動行業發展的群體。因此,在行業面臨誤解、謠言風波之時,這些企業的應激反應就至關重要。例如此次“紅木價格暴跌”的報道,媒體對中小企業現象的報道使消費者產生的誤解,但如果一些大企業僅僅為了提升自己的銷售量就跟著降價促銷,那么就只會讓消費者更加確信媒體報道的“真實性”,覺得紅木家具行業“確實利潤空間很大”。我們常說,品牌是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與消費者之間累積起來的一種信任,當消費者覺得商家正在等著“痛宰”他一筆,他還怎么能信任商家呢?因此,大企業若在這時為了眼前利益而與中小企業“打價格戰”,對自身品牌將是一種巨大的傷害。正如廣東省中山市某紅木家具企業負責人所說的:“在這種時刻,企業更應該明白自己該做什么、需要什么。”此外,這種隨意的價格變動還會讓消費者覺得紅木市場很混亂,而不敢輕易購買。
即將于明年八月公布實施的《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即新《國標》)從制作流程到銷售標簽標識都對紅木家具做了詳細而明確的規定,這將為規范紅木市場做出巨大的貢獻,但這種大動作的調整,也讓整個行業和輿論有更多的猜想和未知。在條例公布之前和公布之初的這一段時間里,從紅木產業整體到紅木家具企業,都還將經歷一段無可避免的“陣痛期”,這關鍵的一段時期內,企業的態度和經營方式,很有可能直接決定這家企業的發展命運、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甚至決定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態度。而作為消費者,在市場情況還不明朗之時,最可能采取的兩種態度就是“觀望”和“選擇品牌企業”。因此,對企業而言,現階段最理想的應對方式,就是積極推進自身的品牌化建設進程。(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本網記者小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