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3 | 來源:浙江日報
從南亞或非洲進口的優質原木,經過東陽工匠的精心制作,變為華貴的紅木家具,每套幾萬元到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源源不斷地銷往全國。
在東陽,從城市到鄉村,透過大大小小的紅木家具廠和各種產品展示廳,我們感受到了"百工之鄉"奔涌而出的創業激情。
老產業煥發青春
35歲的傅旭東站在自己設在東陽紅木家具市場的展示廳前,躊躇滿志:"訂單已經排到年底,我們現在加班加點生產也滿足不了客戶需求。"
傅旭東原來是一名木材商,大專畢業后給一家進出口公司打工,經銷當地木雕、木線企業需要的木材。去年,他創辦了江南寶典紅木家具公司,立志要把紅木家具做得經典、名貴,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
正是像傅旭東這樣一批有思想、有雄心的年輕創業者的加盟,紅木家具——這個擁有千年歷史的老產業復活了,一批批客戶從大江南北趕來,不是要求加盟經銷,就是自己買一套使用。東陽城區兩個市場的命運變遷,可以驗證紅木家具的發展軌跡。
東陽有個世界貿易城,占地200多畝,有4600多個經營門店,但生意一直不太景氣。去年,貿易城轉型為中國木雕城,專營紅木家具和木雕工藝品。現在,這里生意興隆,各地客商往來不絕,攤位租金看漲。東陽人逢人便說:是木雕和紅木家具救了貿易城。
"現在,東陽市擁有紅木家具企業1000多家,其中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80多家;去年全市紅木家具銷售額保守估計有20多億元,從業人員數萬人。"東陽紅木家具協會秘書長曹益民說,目前東陽紅木家具的市場占有率達到40%以上,是全國規模最大的紅木家具采購批發基地。
紅木家具的興起,還帶起了一條產業鏈。在南馬鎮花園村,我們看到一個碩大的木材和木材加工市場——花園紅木市場,每天成交數百噸。

東永公路南馬鎮路段兩邊,原來的木線廠都被紅木家具廠所取代,裝修華麗、各種品牌的紅木家具門店、展示廳鱗次櫛比。走進社區街巷,則是為紅木家具配套的雕花場,100多米路段竟有30多家。據村委會工作人員介紹,這是近兩年才興起的"雕花一條街",有電腦雕花、人工雕花、拉花等,每家每戶業務做不完。
迅速崛起的紅木家具業,正在刷新這里的產業形態和經濟生態。
從謀生到創業
東陽是著名的"百工之鄉"。上世紀80年代,東陽手藝人紛紛南下,去廣東打工謀生。東陽萬家宜家具公司總經理吳明月當年是一名油漆工,在廣東中山一家紅木家具廠打工,憑著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慢慢地被提升為企業高管,積累了一些企業管理經驗和個人財富。
幾年前,國內紅木家具市場上演了一場生死大戰,紅木價格暴漲暴跌,許多企業經受不了這種劇烈波動,關門倒閉了。在廣東、福建一帶紅木家具廠打工的東陽工匠,面臨新的抉擇。吳明月回到東陽,創辦了萬家宜紅木家具廠,目前有200多名職工,去年銷售額4000多萬元。
"東陽現在1000多家紅木家具企業,90%以上老板是吳明月這樣的手藝人轉型來的。"東陽紅木家具協會秘書長曹益民介紹,他們曾做過調查,全國幾個紅木家具主產區從事木工、油漆、雕花等主要技術工種的,一半以上是東陽人。他們掌握技術,對市場又了解,創辦企業多數成功。
"我們賣的不僅是家具,更是家具文化。"這是東陽大清翰林古典藝術家具公司董事長吳騰飛的口頭禪。
吳騰飛畢業于廣東美院,早年從事木雕和古典家具設計,2007年加入紅木家具制造行業。在他看來,即便是最普通的一件紅木家具,采用珍貴木材,加上東陽木雕的雕刻技藝,再用中國傳統的木材蒸煮工藝、榫卯結構和大漆處理,周身都洋溢著傳統文化的氣息。
東陽不產木頭,只有這些工匠。正是他們從謀生到創業的轉身,給紅木家具這一傳統產業帶來無窮的活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