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2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一個打拼了二十多年并一直在發展壯大的企業是怎樣的?一個紅木古典家具行業的領軍者是怎樣的?今天,記者帶著疑問來到滿堂紅位于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的紅木古典家具廠,一探滿堂紅輝煌背后的本質。
走進滿堂紅位于大涌的展廳,一樓的簡潔典雅,二樓的小橋流水,不同的布置,但營造著同樣的雅致。
在二樓展廳左側的辦公室,我們見到了太隆滿堂紅古典家具廠的老總葉太隆先生。談起太隆滿堂紅的發展史和如今的成就,這個太隆滿堂紅的最高決策者不免有些感慨萬千。
太隆滿堂紅發展至今,已經走過了二十多載。二十年的光陰,可以積累出一個知名品牌,也可以抹去任何一個失敗的品牌。如何讓自己的品牌屹立不倒,太隆自然有自己的一套經營之道。
現代企業要發展,做好品牌是關鍵。而如何打造自己的品牌,又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葉總認為:想要品牌好,就一定要有硬道理。何為硬道理?首當其沖自然就是產品的質量。在紅木古典家具行業,普遍認為原木材質的優劣是紅木家具質量好壞的關鍵,但葉總卻不以為然。嚴把選料關、保證真材實料當然也是太隆滿堂紅最重視的基礎環節之一,但太隆認為更為重要的還是制作紅木家具的工人。“如果工人的工藝不過關,再好的木頭也會變成朽木。工人們的手藝,是家具的基礎。好的木工做出來的家具,幾十年幾百年都一樣牢固如初。”
太隆滿堂紅的技工們的手藝雖不敢說已經登峰造極,但也絕對稱得上精湛卓越。在地上灑一把石灰,用凳腳印出幾個印記,技藝高超的工匠師傅做出來的椅凳,無論怎樣轉動擺放,每次凳腳都會恰好落在原先印出的灰跡中,無分毫偏差,這就是木工行業所說中的“調五門”。太隆滿堂紅中的技工師傅們,可是個個經得起“調五門”的考驗。他們在用料的粗細、尺度,線腳的方圓、曲直上幾乎做到“一絲不差”,在榫卯的厚薄、松緊,兜料的裁割、拼縫上也能“一拍即合”,在分毫間就顯露出他們比其他同行們技高一籌。

烘干設備 鍋爐
除了技工之外,木材的烘干也是太隆滿堂紅最重視的環節之一。過大溫差對紅木家具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為了保持做出來的家具在各種環境都不會過度形變,烘干環節就變得尤為重要。葉總說,如果將木材交給別人烘干,旺季為了趕工,可能不到時間就出爐了,而到了淡季,又可能因為烘干時間過長而導致木材過干,這樣都會嚴重影響家具的質量。為了切實保證家具質量,太隆滿堂紅早在十多年前就一次性投入一百多萬,建起了自己的烘干房,將烘干時間嚴格控制在二十天左右,使木材的干燥度恰到好處,百分百地保證產品質量。

開料車間
隨后,在葉總的安排下,我們參觀了位于展廳后面的太隆滿堂紅古典家具廠。
太隆滿堂紅全場技工超過一百人,在一定程度上維持著古典家具老作坊的工作方式。但在工人生產加工之前,太隆滿堂紅還多加了一個對開料的把關環節。太隆滿堂紅開出來的每塊板都比同行開出的板厚至少兩毫米,在批量化生產的工廠里這樣做雖然加大了許多成本,但是卻進一步保證了產品質量的堅固性。而對于這么多員工的管理,太隆滿堂紅首先做到的是尊重員工、相信員工:尊重他們人格上的平等性,信賴他們工作上的專業性。同時,工廠也有一套完整的規章制度,并要求在日常生產中嚴格落實,保證生產的規范化和有序性。
當然,這樣一個大規模批量化生產的工廠,自然也少不了先進的生產設備。為了排除人工操作的不穩定性,太隆滿堂紅引進總值近兩百萬的現代化生產設備,在人工生產的基礎上進行機械化生產。同時太隆滿堂紅還年年增加對工廠生產設備的資金投入量,引進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不斷優化生產流程,達到產品生產的“又快又好”。


現代化的生產設備
葉總毫不諱言地說,“今年是做紅木最困難的一年”。這幾年出現了許多小的紅木加工廠,他們為了追求高效益,不斷縮短烘干時間甚至不烘干,并對產品質量毫不把關,而紅木家具又是無法即時看出質量問題的產品。但由于這些小廠家的價格便宜,經銷商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很多都去跟這些廠家拿貨,使得他們這些重視產品質量的廠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這樣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產品在存放五、八個月之后,會很快出現質量問題,而像太隆滿堂紅這樣嚴格把關下生產出來的產品,五年、八年,甚至幾十年都可以保持穩固。正如葉總所說的,“質量,會在市場競爭中顯露優勢。”
“人無信而不立”,企業亦然。太隆滿堂紅的二十年,不僅是企業經營發展的二十年,也是品牌信譽不斷積累的二十年。這二十年間,太隆滿堂紅來不斷向前邁進,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實實,每一步都以品質和誠信為優先,一步一步邁向今日古典家具行業龍頭企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