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0 | 來源:微信公眾號
[摘要]燈掛椅,歷史悠久,五代時已見,乃靠背椅之屬,去其扶手之繁,獨留靠背之粹。
燈掛椅,歷史悠久,五代時已見,乃靠背椅之屬,去其扶手之繁,獨留靠背之粹。
其搭腦之設計,翹首向上,宛若古時掛燈之架,故得“燈掛椅”之名。
此簡約而不凡之構造,挺拔簡潔,清雅秀麗,使燈掛椅于眾椅中脫穎而出。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家中的客廳還是庭院的一角,放置一把燈掛椅都能增添一份隨意與舒適。
它仿佛天生就是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存在,靜靜地在那里,等待著與知心人的邂逅。
燈掛椅:歷史悠久 源遠流長
燈掛椅的歷史悠久,研究家朱家溍先生曾考證:早在五代十國時期,燈掛椅就已經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在《韓熙載夜宴圖》中可見燈掛椅的身影,它們搭著錦繡椅披,形態各異,展現出獨特的精致與優雅。

除了《韓熙載夜宴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宋神宗后坐像軸》中,皇后的坐具也是典型的燈掛椅。

明代家具樣式繁多,但燈掛椅獨領風騷,深受達官、文人及百姓喜愛,其樸素魅力使其成為明代最普及的椅子。
凡此種種,燈掛椅在古畫中很常見,足見其歷史底蘊深厚,又備受畫家們的青睞。
在很多人看來
燈掛椅或許只是一把樸素的椅子
實則,背后蘊藏細節處頗具考究之價值
側腳收分,更有美感

俗話說“美不美,看大腿”,家具也一樣。注意看,燈掛椅的腿不是垂直落地,而是由上到下斜向外開,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都是斜開,行內叫做“側腳收分”。

同時,腿部通常安裝“管腳棖”,正面一根最低,便于踏足。
貼合人體,更有舒適感

燈掛椅的靠背板設計為“S”形,貼合人體脊柱,并設置約100度的背傾角。
這樣的設計能增大后背與椅背的接觸面,讓肌肉放松,帶來舒適感。
摒棄扶手,任意舒展

燈掛椅沒有扶手,外形挺秀、體積小巧,易于搬移,人坐在上面,也覺得左右無障礙,輕松便適。
可以說,燈掛椅是實用型椅子,所以常作為餐桌的椅子,也常為現代家具設計所參照。
少有雕飾,觀感流暢

燈掛椅少有雕飾,觀感更為流暢,各細節都十分含蓄、圓潤,而不是銳棱勁起、鋒芒畢露。
這樣看上去悅目和富于情趣,觸及時感到柔婉滑潤,心情自然也舒展輕快。
適用、經濟、美觀的統一
一件優秀的家具之所以能被人們喜愛和欣賞,在于它實用、結實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
也就是說,是由于適用、經濟、美觀三者的統一。

從燈掛椅從古至今的普及流行程度來看,其適用與經濟自不必贅言,而談及美觀,以“簡約空靈”四字便足以概括得淋漓盡致。
總結

燈掛椅,這把承載著千年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椅子,以其簡約而不失優雅的設計,成為了跨越時空的家具典范。
它不僅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更是現代人對生活品質追求的體現,它將繼續承載著歷史的記憶,陪伴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