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0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李忠信紅木,要在時代大潮中創新發展。
11月27日,主題為“百年紅木品牌 李忠信大師造”2023中信紅木品牌戰略發展大會在世界木雕之都——浙江東陽圓滿舉行。

曾主持央視春晚的著名央視主持人趙保樂擔任本次品牌戰略發展大會主持人
此次發展大會大咖云集,來自全國各地的紅木家具行業泰斗、專家領導和經銷商代表數百人齊聚東陽,一起共同見證了李忠信紅木品牌標識的煥新,共同探討如何打造百年紅木品牌。
在主題分享環節,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帶來了《加快數字賦能 中國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分享,為李忠信紅木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參考路徑,以下是講話整理(內容有刪減):
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它需要中國家具文化創新發展支撐,因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也需要像李忠信紅木這樣一批優秀的紅木家具品牌企業,在當前經濟恢復,家具市場低谷的時候迎難而上、闖出新路。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帶來了《加快數字賦能 中國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分享
萬物互聯讓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深度融合,開辟出數字賦能紅木家具的新賽道。今天的大會,以“百年紅木品牌 李忠信大師造”為主題,可以說,這是起步之作,是需要李忠信這類型的紅木企業家,一代、兩代甚至是三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就百年品牌。今天的大會,更是創新之作,是李忠信紅木率先建立21萬平方米生產基地、數十臺五軸聯動機械,促使紅木家具進入創新之路。今天的大會,是匠心之作,什么是匠心呢?匠心就是幾十年專注一件事情,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精細,遇到市場的干擾,有恒心;遇到重復枯燥的事情,有信心,勇于攀登紅木家具技能巔峰。今天的大會,是經典之作,在歷史名城——東陽,不僅有技藝的深厚積淀,而且涌出多位知名院士,這是大師輩出、名人薈萃的地方,從這里出發,開辟百年紅木品牌之路,可以說,李忠信紅木將在數字化轉型中“數”起“云”涌。
中國家具起于漢唐,雖無實物保存下來,但有著名的《韓熙載夜宴圖》,栩栩如生的人物在精美家具上休息、娛樂的場景。發展于宋元時期,在國家博物館有實物為證。興盛于明清家具,這五百年來,創造了明式簡約、線條美感,也創造了清式典雅高貴、雍容大氣。創新在當今尤為重要,在烘干上,李忠信紅木用的是智能烘干,能迅速進行木材烘干;在雕刻上,李忠信紅木用的是精密雕刻和五軸聯動,可以做到真正的嚴絲合縫;在打磨上,李忠信紅木用的是從100目逐步遞升的砂紙,打造如嬰兒皮膚絲滑的家具。從大英博物館、法國羅浮宮、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的東宮、中國的故宮,都有中國家具的上乘之作,連人民大會堂、國家版本館、杭州亞運會等重要場地也不例外,所以說,中國家具在世界家具史上獨樹一幟、栩栩生輝。
當下無論傳承創新“京作”的雄渾厚重,還是“蘇作”(含東陽制作)的精巧細膩,“廣作”的開放包容,“晉作”的形美質樸,“閩作”的器秀料優,都體現著“聰慧好古”和推陳出新。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年代總體上已經過去。好的家具如果有數字賦能,品牌的知名度、創新力和影響力將大幅提升。新冠疫情以來網絡在線活動形成熱潮,數字經濟及其衍生的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借勢崛起,幾乎沒有純粹的傳統產業,每個行業或多或少都有數字化的身影,數據這個新的生產要素嵌入李忠信紅木,乃至中國東陽家具制造基地將產生超乎想象的效果。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帶來了《加快數字賦能 中國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分享
“品牌”在經濟學的解釋,就是對一個物品,可以進行私藏溢價的無形資產。今天,要創造李忠信紅木百年品牌,就要將傳承與創新、技術與藝術、經典與時尚、線上與線下融合,使紅木家具從資源紅木、產業紅木,完成向數字紅木、智慧紅木的變革升級。
當前主要是應對家具產業上的消費持續乏力、不少企業艱難經營、訂單減少而工資未降的種種嚴峻困難。這些都需要優秀家具企業,像李忠信紅木這樣的企業,給人們發出利好的信號,給中國紅木家具創新發展增強信心,為家具行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發揮著開出“新賽道”的引領作用。
01 家具技能人才的趨勢性變化
“大智移云塊十5G”和ChatGPT、“文心一言”、“科大星火”等生成式AI的興起,帶動人工智能領域又一次重大變革,不僅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便捷和豐富,而且創新生產方式,使新質生產力得到大幅提升,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直接影響,將改變職業薪酬水平,使新職業受益,它作為一種資本密集型的技術,對新一輪技術浪潮中先行企業將獲益更大。
新技術革命推動新業態“無中生有、層出不窮”和傳統產業“有中出新、日新月異”交織演進,新技術催化的產業變革與經濟高質量發展合力推動人力資源領域出現三個趨勢性變化:
趨勢一:技能勞動者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中國是個技工大國,技能勞動者超2億人,高技能人才近6000萬人,約占技工30%,與世界智能制造強國占50%尚有較大差距,差距就是潛力,縮差就是動力。因此,大規模提高工匠人才的技能水平就是家具行業經濟轉型的戰略性措施。
趨勢二:新增勞動力供給由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2010年,新增農民工1245萬達到峰值后出現“拐點”,逐年下降。2019年新增241萬,2020年下降517萬,2021年,新增農民工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也就是說,擁有工匠就占有經濟轉型發展的先機。
趨勢三:一大批新生代投身現代服務新業態。新需求引導新供給,新供給創造新市場,新職業開發新領域,新業態帶動新就業。列入國家職業目錄的新職業正在增加新生代勞動者勞動興趣,通過技術技能勞動創新品牌有快樂感。家具制作基地要深度研究“紅木家具保養”新職業的可行性研究,適應紅木家具擁有量達到一定程度后需要持續“保值保鮮”的新需求。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帶來了《加快數字賦能 中國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分享
02 數字經濟創新家具品牌建設的理念
數字時代正使過去苦思冥想難以獲得的靈感被簡單的“提示詞”激發出來,品牌是可溢價的無形資產,品牌建設要有勇氣創新觀念,改變思維方式。
一、開發新品、創新品牌,不僅要注重技術創新,設備更新,新基建投入等,更要注重對高技能人才的人力資本投入,留住技術骨干并提升他們數字技能水平。
二、機器取代人的趨勢性和高技能人才的能動性、創新性、柔性并不矛盾。家具制作是技術技能密集的產業,機雕的精準和手工的技法互促共進。
三、充分釋放勞動魅力,激發新生代的勞動興趣,進而實現“體面勞動”、“數智勞動”,避免“內卷”“躺平”。
四、堅持“多勞多得” 與鼓勵“技高多得”并重,以體現技術技能作為生產要素的投入回報,提高技工在品牌建設中的物質待遇和社會地位。高技技師和高級工程師同等待遇,讓技術工人也能收入多起來,技術大拿也能富起來。
五、提升品牌影響力著力于培養工匠精神,以工匠文化為底氣(鼓勵高品質制造和逐步高品質消費),以構建工匠制度為基石(中國“工匠制度” 古來有之,最早秦國在兵器上刻有工匠的符號,可追溯。元代建立“匠戶制度” ,明代有了匠人統計,清代廢除“匠役”,民國有職業教育,49年新中國以后實行八級工匠制度),以讓工匠出彩為目標,讓新生代勞動者感到學技術好就業,學好技術多增加收入,掌握技術絕活可出彩人生。
六、改變目前中等收入階層中企業中高管人員、“白領”精英占絕大多數的狀況,使掌握高技能的大批優秀“藍領”率先進入中等收入群體。(歐美發達國家中等收入群體中相當部分來自于“藍領”的躍升。)
03 加快數字賦能家具制作的五個創新
第一,加大機制的創新力度,將眾多的家具企業培育"匠二代"的家族信任優勢與引進資金、技術、營銷等生產要素"合伙人"的資源配置優勢融合起來,激發企業家和工匠的活力,開放就是跟上時代,工業化時期分工越細越能提升效率,網絡時代越能融合越能產生新效益。
第二,加快數字賦能的技術創新。傳統產業緊緊跟上技術進步前沿就是高新技術。家具產業數字化越走越近,機雕打坯與手雕點睛的融合已成趨勢。在廣泛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時代,努力打造智能化烘干、透明化生產、數字化工廠,加快智能制造的迭代升級。在紅木家具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李忠信紅木等“品牌企業”引領一大批中小企業快速提升到智能制造時代。工業時代消耗多的是電和材料,而智能制造“吃進”更多的還有數據和算法,這成為家具制作越用越有價值的新生產要素。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帶來了《加快數字賦能 中國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主題分享
第三,加大智慧場景應用的力度,尤其家具制作嵌入智能化的場景,正在破解著過去難以解決的問題。將前店后廠的傳統營銷快速向線上場景與線下體驗的新營銷轉變,能工巧匠借助網絡平臺,將技藝高超甚至身懷絕技的場景,通過數據驅動、網絡支撐、平臺協同,上線入云,走入千家萬戶,讓千家萬戶“一點就通”。不少的“店小二、店小妹”經過培訓成為網紅,有些黑馬奔出、圈粉無數,網絡直播帶貨家具和木制工藝品正在突起。下一步,李忠信紅木也要營造網絡直播帶貨的新生態。
第四,加大工藝美術師培育和技能人才開發的創新力度,打造家具制作基地,需要培育一大批技工、技師、高級技師,創立省級技能大師乃至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讓實踐中勤學苦鉆練就一身好技術好技能的家具制作人才加入到中國工匠大軍中,構建起家具高質量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支點。木匠是中國諸多工匠中最早萌動系統思維的技能人才,往往將木料在腦中構思成器物,有了“頂層”設計才開料制作。


一眾嘉賓共同見證《李忠信》品牌形象發布儀式
第五,加大環境創新力度,想方設法使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數據流源源不斷流入家具制造基地的“洼地”效應,形成人才高地,打通創新發展中的"堵點",紅木家具“大件”進高端消費、“小件”進中等收入群體,“大件”靠綠色定制、“小件”靠直播帶貨,激活蟄伏著的市場潛力。品牌聚才有項目,待遇聚才有收入,感情聚才有環境,使每個員工進入品牌企業數字賦能“云”時代的環境就如同進入“磁場”一樣,能"沉浸式"地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刷新自己”,釋放潛能。
滄海橫流方顯工匠本色,中國家具發展史就是一部工匠用腦“智”造和精工合成的歷史,更是一部大師輩出、名匠薈萃、長江后浪推前浪、代有新人在成長的歷史。當我們回望春秋戰國時期魯班的手工技藝的高超、發明創造的精神至今都代際相傳。明清時期拓展的古絲綢之路,將中國技能人才制作的高品質的陶瓷、絲綢、茶葉等銷往“一帶一路”,深深感到東陽等中國家具制作基地率先走出低谷、創新發展的影響深遠。

品牌戰略發展大會圓滿舉行,一眾嘉賓合影留念
在新征程中,中國家具制作基地將迎來發展的新機遇,從浙江東陽、福建仙游、河北大成,到中山大涌、江門臺山、廣西憑祥等家具制作基地,都在經濟轉型中加快數字賦能,朝著家具品牌化、制作規模化、技術精準化、管理智能化、營銷數字化上發力,開啟李忠信紅木百年品牌新征程,在建設制造強國中順勢而為,在化危為機中迎難而上,為創新發展新時代的中國家具制作基地和構建中國工匠大軍進行堅持不懈的努力!
創新能力才是決定未來勝負的關鍵。經濟正在加快恢復,家具品牌創新正在加快推進。建設“數字中國”為家具品牌影響力開辟廣闊發展空間。
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迎來數字賦能品牌建設的黃金期,擁抱數據、創新無限,擁抱品牌、發展無限,擁抱人才、未來無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綠色的、低碳的、漂亮的、精致的、實惠的、便捷的美好精品家具需求堅持不懈的學習、努力、進取,過去再好也回不去,眼下再難也要闖過去!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人社部原常務副部長、中國勞動學會會長楊志明(左)與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李忠信紅木董事長李忠信(右)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