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 來源:品牌紅木網
[摘要]1月22日,在第八屆中國紅木家具品牌論壇上, 教育部教學改革示范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帶頭人彭亮就如何做“國際范”的設計和品牌發表見解。
1月22日,由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第八屆中國紅木家具品牌大會的“重頭戲”之第八屆中國紅木家具品牌論壇在金磚會晤地——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10位重量級嘉賓以“‘文化自信’畫品牌藍圖 ‘一帶一路’筑國際新局”為主題,重點探討新時代下紅木家具如何在“一帶一路”影響下,實現文化自信和品牌輸出。

在第二輪“‘一帶一路’筑國際新局”論壇中,教育部教學改革示范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帶頭人彭亮(右三)、明清家具研究學者張輝(右二)、中國傳統工藝大師邵湘文(左三)、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執行會長林偉華(左二)、東陽卓木王總裁杜長江(右一)暢談了對紅木國際化之路的理解,為企業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7年,紅木家具在中外國家領導人會晤、重要外交事件、美國洛杉磯國際藝博會中國國家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頻頻亮相。在第八屆中國紅木家具品牌論上,第二輪論壇圍繞“‘一帶一路’筑國際新局”主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教育部教學改革示范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帶頭人彭亮
中國家具曾影響歐洲很多家具風格的形成,當下如何重塑包括紅木家具在內的中國家具在世界舞臺的地位,做有“國際范”的設計和品牌?對此,全聯藝術紅木家具專業委員會專家顧問、教育部教學改革示范專業“家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帶頭人彭亮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紅木家具發展的歷史文脈
梳理中國紅木家具發展的歷史文脈,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傳統家具到了明代,由于文人、士大夫、藝術家的介入,在工藝、結構、設計和品位上發展成熟,達到世界家具的高峰。在清中期,也就是康熙乾隆之后,在從明代的櫸木、榆木、黃花梨為主的硬木文人家具改變為以紫檀、酸枝、雞翅為主的紅木家具,在工藝、裝飾、雕刻、鑲嵌等方面做到極致,達到鼎盛時期。之后,中國紅木家具的發展物極必反,明代的文人家具風格就被清代這種以裝飾、雕刻為主的宮廷家具風格所取代。當時的中國紅木家具沒有像歐洲同時代的洛可可和巴洛克家具走向進一步革新,得到更大的創新。歐洲家具在洛可可和巴洛克之后出現了新古典家具,最后走向了現代家具,走向了簡約和當代時尚。
中國紅木家具在近代以來,從清末、民國到20世紀90年代,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是走下坡路。改革開放后,我們的現代家具體系也逐步建立起來,成為全國家具制造業的大國,但是在產品設計和品牌建設上還是不斷努力和進步當中。在整個中國家具大的產業鏈當中,紅木家具是品牌、文化、藝術、美學、設計等方面相對滯后的品類。紅木家具在這個時期雖然迎來了第二次振興,但這次振興基本上停留在復古,而這種復古并沒有對紅木家具的歷史做到很好的傳承,基本傳承的是以雕花裝飾為主的清代宮廷風格為主流,導致很長一段時間國民的審美觀念都比較奢華,品位不高。
從“賣材料賣雕花炫奢華”轉為“賣設計賣藝術講故事”
到了21世紀開始,隨著我們對品牌和民族文化的重新意識,才意識到我們應該向明代家具學習,更應該往上溯源,我們要在明式家具的基礎上,而且以文人家具為最正宗的學習研究。當代紅木家具的創新,要梳理清楚歷史文脈,與當代的生活方式、當代的審美結合,設計出符合21世紀當代中國人民需要的藝術家具和生活家具,同時也要像當年明式家具形成文化輸出,影響世界。
要重塑包括紅木家具在內的中國家具在世界舞臺的地位,首先,我們要做精做強,才能影響國際。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強調文化自信,滿足我們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魯迅先生說“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這個“民族的”是要代表真正我們中華民族21世紀最美的藝術與設計、最精的工藝與制作的當代紅木家具,成為藝術品、精品、藏品的高端家具,從“賣材料賣雕花炫奢華”轉變為“賣設計賣藝術講故事”,這樣中國當代紅木家具才會走向世界,也會通過“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逐漸像當年的明式家具一樣影響世界。(來源:品牌紅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