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5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任何一個關于紅木材質的決議和提案都牽動大眾的神經,其中以《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以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公約)的修訂尤甚。
紅木家具行業最熱衷的話題是什么?材質、價格?
消費者對紅木家具最關注的又是什么?材質、價格?
任何一個關于紅木材質的決議和提案都牽動大眾的神經,其中以《紅木》國家標準的修訂以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以下簡稱CITES公約)的修訂尤甚。
8種紅木被列入CITES公約
近日,CITES公約秘書處公布了關于附錄三修訂的2016/008號通知公告。公告稱,塞內加爾政府要求將刺猬紫檀(拉丁名Pterocarpuserinaceus)列入CITES附錄三,此修訂將于2016年5月9日生效。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簡稱CITES公約)附錄中的8種紅木樹種
這是續2013年6月,紅木33種木材中的5大樹種——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中美洲黃檀、微凹黃檀、伯利茲黃檀和盧氏黑黃檀被列入附錄二后,又一種紅木樹種被列入CITES附錄。再加上原先早被列入附錄一的巴西黑黃檀和附錄二的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共將有8種紅木樹種被列入公約附錄。
據了解,附錄一的物種,公約明確規定禁止其進行國際性交易;附錄二的物種,為目前尚無滅絕危機。但若仍面臨貿易壓力、族群量繼續降低,則將被列入附錄一中;附錄三是各國視其國內需要,區域性管制國際貿易的物種。顯然,附錄中的物種,都不同程度受到明確的限制。
目前,非洲地區、東南亞地區的紅木資源日漸匱乏,當地政府對這些寶貴資源的保護和管制力度也越來越大,資源緊張和需求膨脹的矛盾日益凸顯,因此關注CITES公約附錄的最新變化,無論是對紅木家具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將有好處。
刺猬紫檀是否會重走大紅酸枝之路?
2013年,大紅酸枝被列入CITES公約附錄二后的“瘋狂景象”依舊歷歷在目。“大紅酸枝成了瀕危樹種”、“出產國限制交易”、“大紅酸枝原材市場告急”、“大紅酸枝即將成為下一個黃花梨”……
每條信息都在影響著大紅酸枝原材的價格,最終導致價格飆升情況越演越烈。到2013年年底,原材價格整體上升30%,部分甚至達到50%。這股瘋狂勁甚至影響了其他紅木材質的價格,小葉紫檀、緬甸花梨、白酸枝、刺猬紫檀自不必說,就連小葉紅檀等非國標紅木都“沾了”大紅酸枝的“光”,價格一路上漲。
2013年,福建仙游中國古典工藝家具第一街某門市,眾多從事紅木家具生產制作的人員在搶先挑選小葉紫檀木料。

眾多從事紅木家具生產制作的人員在搶先挑選紅木原料
然而,2014年下半年,紅木市場行情與2013年的火熱相比,可謂反差巨大。紅木材質價格陸陸續續回落,不少高峰期買進大量原材的企業,做出來的家具甚至還賣不到原材的價格。 “賣家具不如賣木材”這個怪相,此時尤為明顯。
到了2015年,紅木行業繼續回歸理性,越來越多企業已經將重點放在工藝、品牌和營銷上,這種對材質的過分癡迷現象得到了緩解。
如今,刺猬紫檀隨著公約修訂正式生效后,價格是否也會呈現瘋狂上升的態勢?有了大紅酸枝的前車之鑒,企業與消費者將會更理性的對待材質,更珍惜地使用木材,做更多精品。從工藝、品牌做價值溢價,而不是靠材質的價格上漲而盈利,這才是紅木行業健康發展的模式。
木材資源稀缺使材料價格上漲無法避免。但這是把雙刃劍:一方面讓紅木家具企業享受到因為材質上漲帶來利潤增長、身價倍增的喜悅,另一方面行業又因為材質的價格上漲而快速洗牌。
如何利用好這把雙刃劍,將視野放得更開闊,在關注材質的同時,向產品設計、品牌打造以及消費體驗轉型,將是紅木家具行業的重點發展方向。(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陶秋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