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3 | 來源:《品牌紅木》雜志
[摘要]在紅博城這個文化產業傳承發展平臺上,業界以及社會人士可以切身感受、體驗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這個平臺也在不停成長,努力吸收更多文化精華,提升自己,奉獻行業與社會。
絲路千年,曾經帶給中國及周邊國家無數繁華,也一度陷入幾近中斷的困境。幸運的是,今天,絲路又得以重生,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和使命。2013年9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構想,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今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讓絲綢之路再度進入人們的視野。
“元一杯·揚帆天下——尋訪海上絲綢之路經典系列報道”啟動儀式在紅博城舉行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強國,兩三千年前形成的海上絲綢之路,創造過無數輝煌。絲綢之路,這條曾經深刻影響世界的貿易運輸通道,被賦予新的戰略意義后,正在重新成為世人關注的熱點:昨天的絲綢之路,如何傳承?今天的絲綢之路,怎樣振興?帶著這些思考,中山日報聯合中新社廣東分社舉辦了“元一杯·揚帆天下——尋訪海上絲綢之路經典系列報道”活動,并于3月16日在中國(大涌)紅木文化博覽城(以下簡稱紅博城)正式啟動。
活動總策劃、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致歡迎詞
這是繼3月15日2015廣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交易會后,紅博城再次支持承辦的文化活動。此次活動得到了中山市、珠海市等各級領導部門的大力支持。國務院參事、外交部原副部長、中山市公共外交協會顧問喬宗淮及夫人彭燕燕,中山市政協主席丘樹宏,珠海市政協主席錢芳莉,中新社廣東分社社長張見悅,中山市委常委、火炬區黨工委書記、翠亨新區黨工委書記侯奕斌,中山市政協副主席馬志剛,中山市政協副主席劉傳沛,中山市政協副主席郭惠冰,珠海市政協副主席羅碧堅,印尼駐穗總領事琇翡女士(英文名Ratu Silvy Gayatri),澳門中華文化交流協會常務理事李業飛,廣東省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廣東省社科院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慶新等出席此次啟動儀式。
紅博城董事長林孟禮出席開幕式
地處珠江出海口的中山市,自古與海洋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更是歷史上“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歷來,因海而生、因海而長、因海而強。近年來,中山市不斷擴大對外交往,努力推動與東盟、南亞以及歐洲等地區的經貿交流合作。據了解,中山近年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進出口總額均在50億美元左右。此次的“揚帆天下”尋訪海上絲綢之路經典系列報道,將以海上絲綢之路為線、歷史遺跡為點、人物活動為魂;重訪海上絲綢之路途經的20多個國家;用腳步丈量大國海洋歷史,講述這條千年海洋航道承載的經濟、貿易、文化故事,挖掘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對于今天的現實意義,為中山市乃至全國加快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添磚加瓦。
紅博城副董事長何華欽出席開幕式
紅木文化與產業起源于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紅木文化及產業,特別是中山的紅木文化及產業作為海洋經濟,在數十載發展歷程中,也因海而生,因海而活。紅博城作為文化產業傳承發展平臺,肩負著中山紅木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任,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推動人們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紅博城將繼續跟隨此次系列報道活動的步伐,去挖掘曾閃耀于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紅木文化。
同時,絲綢之路作為極有代表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紅博城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人們更深入了解海上絲路歷史,進一步推動中山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喚起人們對于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憧憬和期望,續寫21世紀海上絲路新篇章。紅博城積極支持與參與到此次活動中,再次以實際行動彰顯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豐富多彩、氣勢恢宏的文化活動一次次在紅博城綻放,這不是偶然,是紅博城所秉承的文化傳承理念深受各界專家領導、各級政府、社會高度認可而取得的成就。在紅博城這個文化產業傳承發展平臺上,業界以及社會人士可以切身感受、體驗濃郁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這個平臺也在不停成長,努力吸收更多文化精華,提升自己,奉獻行業與社會。(來源:第二十八期《品牌紅木》雜志 徐妃妃∕文 梁曉珩∕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