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5 | 來源:中華網
[摘要]閔國霖,被稱為一個麥田里的守望者,一個真正的民間文化使者。七旬高齡的他依舊每日執刀創作,50年來以身作則踐行著民間木雕這門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人物名片:閔國霖,被稱為麥田里的守望者,一個真正的民間文化使者。七旬高齡的他依舊每日執刀創作,50年來以身作則踐行著民間木雕這門藝術的傳承與發揚。
把創作當唱詠完美結合傳統與現代
閔國霖出生在福建省莆田一個木工之家,從小,他就喜歡自己制作竹木玩具,捏泥人兒玩。18歲時閔國霖考進廈門工藝美術學校,在校期間,他孜孜不倦地汲取學院派的營養,為以后的雕塑創作打下扎實的技術功底,也形成他一以貫之的嚴謹的專業風格。
閔國霖喜歡把雕塑和詩藝并提。他說:“好詩朗朗上口,韻腳不成為限制,反而成全其美感。雕塑語言本身就像是詩一樣的語言。雕塑材料、體裁的限制,不如當作如詩的格律,就在這個范圍之內,用最簡潔、最含蓄、最生動的語言來表達。”他把創作當唱詠,亦使得每一件作品皆如詩般意蘊無窮。
近50年來,閔國霖且行且吟,摸索探尋一種最適合自己性情的藝術表現形式。他一直傾心于中國傳統文化,看重古人所謂“神、智、器、識”。在這個日益喧囂浮躁的社會,大家感嘆于他淳厚的古風。
傾囊相授培養數十位工藝師
閔國霖認為,人物形象的刻畫要以傳神達意為好,只求“意到”,不求“刀周”,會于心則圓融無礙。他采用了平口刀塊面的手法,以衣紋、氣勢來呈現,人物造型奇崛,虛實映照,剛柔有度,頗有中國傳統寫意畫舍形求意、舍表求神的意韻。閔國霖自己在傳統文化中悠閑散步,也讓作品帶領觀者與古人對話。
1990年,閔國霖創辦了“光臨雕塑創作室”,專心進行木雕創作及根藝研究。在藝術上他提倡表現形式與手法的創新,在實踐中他追求雅俗共賞的境界。創作室的建立,也把閔國霖推進創作的高峰期,他的許多重要作品都在這個階段問世。他的大型檀香根雕作品《蘇武牧羊》獲中國工藝美術學會世紀杯銀獎;龍眼木根雕《秋江漁者》選送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烏木作品《屈原》獲中國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選優秀獎;檀木雕《達摩》獲中國古玩藝術品博覽會金獎。
2006年4月,閔國霖被授予福建省“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稱號,他也是福建省木雕行人業唯一的杰出傳承人。但談到莆田木雕行業的現狀,閔國霖近年來,不無憂心。有感于此,閔國霖特別傾注心力培養后輩新人,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傳承莆田木雕的工藝。對培養后人,閔國霖費心盡力,傾囊培育新人,樂此不疲。這些年來,除女兒閔紅兵外,閔國霖已培養出數十位高、中級工藝師。(徐妃妃∕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