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5 | 來源:明清家具百科
[摘要]近來,市場上的大紅酸枝熱成為家具市場的一道獨特景觀。但是當大紅酸枝越來越稀缺的時候,用什么木材取代大紅酸枝成為業內人士探討的課題,經比較小葉紅檀走進人們的視線。
近來,市場上的大紅酸枝熱成為家具市場的一道獨特景觀。據統計,中國國內老撾大紅酸枝原材料價格較之前已經上漲了70%。但是原料的稀缺卻限制了其大規模銷售,用什么木材原料來代替大紅酸枝成了業內人士探討的課題。經比較小葉紅檀走進了人們的視線。
經筆者走訪,中國紅木家具十大品牌,廣東省名牌產品、廣東省著名商標,紅古軒在小葉紅檀的運用上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該企業專用鐵木豆中最名貴的一種,與紅木具有相同價值的馬達加斯加鐵木豆作為主材,打造出來的家具型材藝韻俱全,紋理美觀、質地堅韌致密、細膩,且性能極好,穩定性極強,且充滿時尚感而備受業界及紅木家具愛好者的欣賞與青睞。
瘋狂的大紅酸枝
大紅酸枝是一種上好的木材原料,素有老紅木之稱。主要產于東南亞一帶,又以老撾紅酸枝最為珍貴,現在市面上也大都是老撾紅酸枝。老撾紅酸枝產量較大,樹種的生長期短,故被廣泛應用于器具和古典家具的制作,深得廣大消費者和收藏家的喜愛。伴隨大紅酸枝被列入瀕危,大紅酸枝連根部料都成為木商爭搶的對象。據廣西大學林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常務副主任李英健的說法,在越南木材市場,聚集了眾多中國的客商,他們主要是來自廣東、福建、浙江的商人。據他說,價格實在漲得太厲害了,一堆堆大紅酸枝的統貨里魚龍混雜,明明摻雜了白酸枝、紅檀等價格較低的木材,人們還是趨之若鶩。
大紅酸枝熱的冷思考
面對大紅酸枝的市場大熱,許多業內人士表示好奇,而更多理性的商家已在思考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總結大紅酸枝的各種優點尋找下一個替代產品。他們將小葉紅檀作為了重點比較對象。
在行業內,大紅酸枝與小葉紅檀在諸多方面的相似性已成為共識,兩者的差別主要在于是否屬于國標規定的紅木品種。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專家、中國紅木標準第一起草人楊家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開發和使用紅木新樹種是遲早的事,擴大樹種必須從科學數據上判斷。
小葉紅檀與大紅酸枝有很多相似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血統與外觀
大紅酸枝主產于中南半島北緯22°~10°溫度較高的地區,而小葉紅檀也分布于熱帶美洲和非洲,兩者同為喬木,同屬豆科植物中的蝶形花科,在血統方面具有一致性。在外觀方面,小葉紅檀樹皮略粗糙、質軟,斜削面呈紅黃相間分層;外皮表面灰褐色至灰白色,底面為明黃色,具大而深的縱裂;內皮淺黃褐色,韌皮纖維略發達。而大紅酸枝樹皮淺黃至灰褐色,為鱗片狀,有縱向裂紋。
(2)心材與紋理
酸枝木在顏色及品質上的區分比較復雜,正宗的紅酸枝心材呈橘紅褐色、紫紅褐色、深紫色;木質堅硬沉重通常沉于水,有紫黑色條紋和山水紋,有油脂者為上乘。而小葉紅檀心邊材區分別明顯,心材紅褐色,常具深色同心圓狀條紋;邊材淺黃色,具不規則黑條紋。正是因為兩者之間相似性很大因此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小葉紅檀曾被誤認為紅酸枝。
(3)紅木特質
另外根據小葉紅檀的構造以及材質特性以及國標紅木的辨別要點,小葉紅檀非常符合紅木特質。比如,小葉紅檀心材紅褐色,常具深色同心圓狀條紋;紋理交錯,結構細而均勻,重硬至甚重硬,強度高,干縮中;刨切、車旋、耐磨性能好;干燥慢,氣干密度0.89~1.0g/cm;屬于瀕危樹種。遺憾的是在《紅木》國家標準GB/T18107-2000制定時,由于未發現小葉紅檀,導致了其未被列入國標規定的紅木樹種,不過這并不影響商家與消費者對它的青睞。
小葉紅檀接近于紅木的優良屬性,酷似大紅酸枝的材質特性以及相對穩定的原料來源使得我們有理由相信小葉紅檀將是繼大紅酸枝之后的另一個市場寵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