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21 | 來源:揚州晚報
[摘要]昨日,記者獲悉,江蘇揚州木雕藝人夏元安正和兒子籌建一個木作展覽館,這將是揚州首個私人木作展覽館。
珍藏于大明寺的金絲楠木《佛龕亭》、“4·18”時贈送給中外嘉賓的《精致揚州八寶盒》……這些精細的木制品,都出自江蘇省揚州市木雕藝人夏元安之手。昨日,記者獲悉,揚州木雕藝人夏元安正和兒子籌建一個木作展覽館,這將是揚州首個私人木作展覽館。
傳承五代:僅揚州完整保留傳統技藝
揚州精細木作是具有精細技術、文化底蘊和實用價值的傳統手工技藝。這種技藝主要以紅木和楠木為材料,加工制作各類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藝觀賞用品,包括床、榻、桌、椅等。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雖然各類細木工小件制作技藝也有很多,但唯有揚州還完整保留傳統技藝的全部工序。

正在從事木作的夏元安
今年56歲的夏元安和精細木作打了一輩子的交道。據他介紹,揚州精細木作的傳承方式,主要是師帶徒與父傳子。新人至少學藝十年,滿師后或單列門戶,或外出攬活,或受聘于他人。夏元安介紹說:“我們家連續5代人都是從事這個行業的,所以我從17歲就開始學徒。”
據了解,夏家傳承的精細木作,第一代是晚清時期揚州南郊一帶有名的木匠大師夏茂森。他繼承夏姓洪都祠堂的木工技藝,使得精細木作得以完整的流傳。而后續的傳承,多是父輩帶著后輩一代代傳承下來的,且每個傳承人都有各自擅長的木雕品類。
或將失傳:傳人和原材料是最大難題
雖然夏元安家世代從事精細木作,但是對于這門手藝的傳承,他卻有點擔心。
“首先是缺少接班人,其次是原料的稀缺。”夏元安說,“因為十年的學藝時間太長,再加上過程枯燥、收入有限,所以根本招不到年輕人來當學徒,這門手藝很有可能失傳。”目前他們廠里,連他本人在內,也不過只有4個師傅,且年紀都在50歲以上。

紅木玉器座椅
另外,傳統揚州精細木作中,會使用紫檀、酸枝、花梨、金絲楠木等原材料,但現在這些材料已不多見。“因為材料稀缺昂貴,目前我們都以紅木和楠木為主要材料。”據夏元安介紹,相比于原材料,成品的銷售渠道更少。“多是熟人介紹,有文化單位,也有私人收藏。但我們還在努力拓展更多市場,以后可能嘗試通過網絡來進行精細木作的出售。”
父子聯手:欲建揚州首個木作展覽館
為了進一步開拓木作市場、發揚精細木作文化,夏元安和兒子夏磊,從2年前就開始計劃籌建木作展覽館。如順利建成,它也將成為揚州首個私人木作展覽館。

花梨木十二生肖精致多寶閣(豬型)
“一是為了展示我們制作的各種木作樣品,方便客戶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業務;二是可以為感興趣的市民,提供一個參觀和了解精細木作的平臺。”夏磊介紹,“目前展覽館已裝修完畢,約有300平方米,但因早先未有意識地保存各種樣品,展覽館內的樣品還需慢慢制作和充實,一些代表作也需還原,正式開放參觀可能還需要1-2年時間。”
除了建設展覽館,夏氏父子還打算先申請區級非遺項目,接下來再申請市級和省級非遺項目。他們說道:“申請‘非遺’不是最終目的,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揚州精細木工能夠走進大眾視野,能夠吸引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重視和保護這門傳統手藝。”(陳建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