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2 | 來源:憑祥人民政府網
[摘要]廣西憑祥市,緊靠區位優勢以及依托與越南及東盟國家的紅木市場緊密聯系的特殊性,紅木文化自成一流。
充滿異國情調的中越風情文藝晚會、中越民間民俗文化展演、令人垂涎的中越美食百家宴、扣人心弦的中越足球友誼賽……在6月20日廣西憑祥市舉辦的武圣宮廟會上,一系列中越邊境線上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在邊關上演, 中越演員激情上演,共同演繹中越文化的魅力讓中越邊民感受了別樣的民俗文化。
這一幕幕,是憑祥市邊境文化交流的一個縮影,更是憑祥市豐富旅游文化內涵,打造旅游精品品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憑祥市充分發揮貼邊、沿邊的區位優勢,通過邊關文化品牌建設,打造特色產業,加快建設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區域性國際口岸城市,邊關文化已唱響一方。
文化建設與特色產業結合,打造邊關文化品牌
憑祥市貼邊靠邊,歷史文化底蘊豐厚,壯族文化元素突出,邊境文化特色鮮明,東盟地域風情濃郁,文化資源優勢非常明顯。憑祥市通過打造獨具特色的邊關文化品牌,著力推進邊境地區文化建設,在紅木、旅游等特色產業發展以及城市建設上,注重融合文化因素,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底蘊、邊境民族地區文化內涵,體現國門城市的文化品位,打造獨具特色的邊關文化品牌,使邊境文化實現從資源優勢向產業發展優勢轉變。
以紅木家具為代表的紅木,因其附帶著中國諸多的傳統文化因素,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如今形成了許多風格迥異的地方流派。而在憑祥市,緊靠區位優勢以及依托與越南及東盟國家的紅木市場緊密聯系的特殊性,紅木文化也自成一流。
如何才能讓紅木產業在跌宕不止、競爭慘烈的全國紅木市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樹起自己的品牌?“文化,應該成為憑祥紅木產業品牌的靈魂。”經過國內專家的把脈,憑祥市已找準了自己的發展定位。
邊貿、紅木、旅游三大優勢特色產業已進入快速發展和升級轉型關鍵時期,這三大產業實現結合發展將成為憑祥經濟發展最有力的后勁。把產業的發展作為文化產業來打造。這是憑祥市“第一次吃螃蟹”之舉。憑祥市除了舉辦中國-東盟(憑祥)紅木文化節、紅木精品大賽、中國-東盟紅木文化交流與發展營銷峰會高端對話會等一系列活動擴大憑祥紅木的影響外,深入實施《關于進一步扶持紅木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在政策等方面全力扶持紅木文化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已經獲得的“中國紅木之都”、“中國東盟紅木家具之最”稱號打造憑祥紅木文化品牌,把南山片區定位為中國紅木文化城來規劃、打造,將紅木、書畫、奇石等文化元素相融合,更加凸顯憑祥紅木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神韻,與書畫、奇石現代精美工藝品相得益彰。目前,中國紅木文化城已獲得國家3A級旅游景區。
2011年底,集紅木、旅游文化開發、加工、展銷、服務配套設施于一體、總投資15億元的中國-東盟(憑祥)紅木國際商城正式開業。緊跟著,一個與提升紅木文化品味緊密相連的項目——中國華藝書畫院奠基開工。第一期工程要建成一棟6層樓的仿古式藝術館,模仿中國美術協會的展廳,集展廳、創作室、裝裱室、儲存室、休閑區于一體。
文化建設在產業發展中的促進作用不斷擴大。在旅游業方面,2012年,憑祥市完成友誼關、大連城景區投資開發建設合同書簽訂和友誼關國家4A級旅游景區復核工作,在全市28個游客集散地搭建的旅游信息電子導游平臺并正式啟用。同時充分發揮國家政策杠桿,制定《憑祥市關于進一步扶持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全面推進旅游快速發展;突出抓好第20屆中越(憑祥)商品交易會暨2012年憑祥邊關旅游節,加大憑祥旅游品牌的宣傳,提升旅游文化影響力。此外,憑祥市突出文化在旅游產業中的促進作用,豐富旅游文化內涵,著力把友誼關到大連城打造成邊關旅游文化長廊,融軍事文化、歷史文化、紅木文化、奇石文化、書畫文化于一體。屆時,從友誼關—金雞山—浦寨—紅木文化城—奇石館—書畫院—大連城將形成一條新的15公里的旅游線路,打造憑祥旅游精品和品牌。
去年,憑祥市共接待旅游總人數突破290萬人次, 同比增長7.10%,旅游總收入達17.97億元,增長13.16%。(陶秋芳∕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