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4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明清兩代,揚州漆器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種繁多,規模龐大。
明清兩代,揚州漆器發展到鼎盛時期,成為全國漆器的制作中心,漆器作坊林立,品種繁多,規模龐大。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漆器作坊近四十家。用漆器命名的街巷即有“漆貨巷”、“羅甸(螺鈿)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等十余條。從原料銷售、生產制作到整套經營,形成一條以漆器為產業的街坊。兩淮鹽政還設有專門的漆作,大量承制宮廷各種器皿、家具和建筑裝修工程。
明代揚州著名的漆器工藝品種有:剔紅(雕漆)、百寶鑲嵌、螺鈿鑲嵌等。八寶灰、波羅漆、刻漆、堆漆、戧金等工藝技法亦有所興起。自宋宣和后失傳的漆砂硯則得到了恢復,品種堪稱豐富多彩。
明代,雕漆工藝可以云紋雕漆高足杯為代表。此杯采用夾紵胎,杯內為銅壁,外部雕刻云紋,刀法簡潔、線條精細、色彩鮮艷,造型文飾令人愛不釋手。另一樽雕漆花枝紋三足爐,也是明代雕漆產品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清揚州小玲瓏山館的主人馬曰琯和其弟馬曰璐,曾在筵席上對明代嘉靖年間一雕漆盤吟詩贊賞,據記載此盤形如荷花,內雕盤龍和水禽圖案,制作極為精美,宛如神品。盤底刻有“明嘉靖年制”貼金字。明代揚州雕漆產品制作水平之高可以概見。
點螺漆器亦于此時乘勢興起。萬歷年間揚州著名漆藝大師江千里(字秋水),以制作點螺漆器著稱于世。江千里畢生辛勞,留下數千件漆器作品(包括平磨螺鈿和點螺),現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博物館均珍藏著他的許多作品。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國家一級文物點螺漆器就有很多件。其中一件明“江千里”款識的“嵌螺鈿金銀片長方盒”,盒蓋、盒底立墻,上下通景,四面各飾一龍,兩橫面的龍騰空而起,兩縱面的龍正興風作浪,波濤中還有幾尾鯉魚,若隱若現。龍的須發、海水、卷云等處的細線,均用薄螺片鑲嵌,龍眼、龍鱗鑲嵌全綠,海水、浪花則填以銀絲。 起于明而盛于清的揚州骨石鑲嵌和百寶鑲嵌漆器,為明末揚州著名漆藝大師周翥所創。《春草堂集》中說“(揚州)又有周翥,以漆制屏柜,幾案、純用八(百)寶鑲嵌、人物、花鳥頗有精致”。清人錢詠《履園叢話》一書記載:“周制之法,惟揚州有之。明末有周姓始創此法,故名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