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9/14 | 來源:中國文化報
[摘要]近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古代木雕藝術展”,在河北省大廠縣開展。
近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中國古代木雕藝術展”,在河北省大廠縣開展。
據了解,木雕在史前就已出現,在距今7000年前的浙江省余姚縣河姆渡村古文化遺址中,就曾出土了諸多木雕器物以及與漆藝結合的藝術品。到了商周時期,木雕藝術除器皿擺件外,已被廣泛應用于家具和建筑裝飾。秦漢、唐宋時期,木雕藝術已日趨成熟。
本次木雕藝術展薈萃了古建木雕、木雕擺件和木雕家具等近千件精品,其中僅古建木雕中的精華——雀替就有260多對。此外,還有過梁、老門、老窗、老車、花板、雕件、隔扇、床面、門面、古床、家具等十二大類木雕精品。這些木雕精品題材廣泛,工藝采用了傳統深淺浮雕、鏤雕、圓雕等雕刻技法,兼容了南北各派風格,既有宮廷雍容華貴之風,又有江南書卷之氣以及各種民俗風格;簡約者而不簡單,復雜者而不雜亂,層次豐滿而清晰;雕工精美雋秀、細膩生動,異彩紛呈。
在1200平方米的木雕藝術展廳中,記者看到,最為搶眼的是“清中期木雕金漆瘦骨羅漢”及長6米、寬60厘米、厚40厘米的樟木獨木大型木雕過梁,以歷史典故《鄱陽湖之戰》為題材,敘述了明代朱元璋大勝陳友諒的一場戰役。另外還有兩對過梁,一對是“郭子儀祝壽”,一對是“三國演義”。精湛的雕刻技法將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雀替“太獅少獅”更是精品,雕刻得玲瓏剔透、出神入化、氣勢恢宏,這種木雕形式較為少見,殊為珍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鑒賞價值和收藏研究價值。(編輯 木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