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5 | 來源:新浪家居
[摘要]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于5月18日~2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
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將于5月18日~21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據了解,本屆文博會在展出規模、展品質量方面都得到同步的拓展和提升,將更加突出“文化+創意、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展會特色。
在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展示方面,第九號工藝美術館在歷屆展會中都有著出色表現,其設立的“特別金獎”獎項更被譽為工藝美術行業的“奧斯卡”。鑒于此,本屆文博會對其更加重視,其劃分的九大展區屆時將系列展出我國具有民族和時代特色的優秀工藝美術品,涵蓋現代工藝品、刺繡編織、紅木家具、民間工藝、陶瓷、玉器珠寶、國寶與大師作品等門類。在這一參展陣容中,紅木家具行業表現得十分積極。據了解,國內數家紅木古典家具知名企業都已應邀參展,一時精品云集,美不勝收,其中尤以“嶺南魯班”伍炳亮的參展新作清式檀香《紫檀精雕萬里長城地座屏》引人期待。

《清式檀香紫檀精雕萬里長城地座屏》(伍炳亮參展作品)
文博會: 紅木家具的一大發展平臺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向好,紅木家具行業得到迅速發展,在文博會中也涌現了越來越多紅木家具知名企業的身影。對此,就這次伍炳亮參展文博會,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鄧雪松也提到了文博會對紅木家具發展的意義。
在他看來,文博會不僅打造了一個文化項目的合作和交易平臺,也提供了一個展示、推介各類藝術文化精品的舞臺,因此紅木家具行業對參展文博會一貫非常重視,其對于行業而言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目前行業中,已有一些大型企業有了由實用家具向藝術品轉型的意識和思路,也通過制作一些具有藝術創作性質的大型紅木家具藝術作品來實際探討這一問題。這類作品在歷屆的文博會中,都引人注目,深受參展專家和觀眾的好評。伍炳亮作為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對參展文博會,每年都身體力行,真正參與到藝術類型家具的設計制作過程,并取得豐碩的藝術成果,其參展文博會的多款明式、清式作品先后被各大博物館收藏展覽,也由此獲得業界的一致認同。他的這些做法,對引導行業從生產制作的階段向設計制作的階段進步,推動傳統家具由實用器向藝術品的轉型,促進行業內批量制作向藝術創作的轉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啟迪意義。
此外,鄧雪松也談了紅木家具行業今后的發展出路,特別是廣式家具的復興。他表示,歷屆文博會工藝美術館中評選的這些獎項,在行業內都具有極高地位。此外,紅木家具行業也適合產業化,目前深圳的紅木家具行業發展蓬勃,觀瀾一帶已成為國內知名的紅木木料的批發地和集散地,鑒于這些行業發展狀況,也建議深圳能夠結合自身優勢,在這方面謀求更大的發展。
從2007年起,伍炳亮攜同其明清家具作品已連續參加了五屆文博會,每次參展都載譽而歸,更是在“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特別金獎”這一獎項上創下了“五連冠”的紀錄。談到參展文博會的經歷和對明清家具的設計制作,伍炳亮不無感慨,他說:“古典家具融合并承載了多種工藝美術形式,因此設計制作這些古典家具,其首要在于了解和熟悉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的家具文化風貌,在此基礎才能進行至關重要的創新設計。因此我以前參展文博會的作品,有側重明式的,也有側重清式的,去嘗試制作不同款型的家具,以求把握其內在的風格特色,我認為這也恰恰符合廣式家具的精神。在我看來,廣式家具精神的最大特點就是在于它吸收容納的學習心態,以及敢為人先、敢開風氣的創新勇氣。”

《清式檀香紫檀精雕萬里長城地座屏》(屏心局部雕刻)
盛世華作 橫空出世
這件地座屏作品規格較大,長約4.6米,高約2.4米。據伍炳亮介紹,這件作品是伍氏興隆專門為參展此屆文博會而設計制作的,前后歷時四年多才完工。在材質上,作品選用的是檀香紫檀,耗用大概4噸多上等木料。而因為“十檀九空”,好料難得,所以光是為備齊、篩選這些材料,就花了不少心血。就雕飾風格而言,作品體現的是典型的清式家具風格,注重雕工,既雕有一些傳統紋飾,也在屏心上浮雕萬里長城。這幅萬里長城的屏心雕刻,從構圖、布局到雕刻嘗試都由伍氏興隆獨立完成,從中也花費了不少時間和人工。
評價伍炳亮的這件作品,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委員會高級顧問、中國文物學會收藏鑒定委員會副會長、原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曹靜樓談道:伍炳亮的參展作品在歷屆文博會上都會成為一大看點,在業內外具有轟動效應。本屆他的參展作品清式檀香《紫檀精雕萬里長城地座屏》體現了清式宮廷家具的風格,在雕飾題材的選用上獨具特色,它的各處屏框和底座鑲板選用的是一些傳統紋飾,顯得古樸莊重,而屏心浮雕的萬里長城,則屬于我們當代的雕刻題材內容。萬里長城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但其形象多通過諸如攝影、繪畫等一些平面媒介的藝術形式表現,用木雕方式進行呈現的比較罕見。這是因為每一種藝術都有其藝術表達形式,用紫檀木雕展現當代題材,沒有過去的范例可以依循借鑒,許多方面都需要進行創新設計,加之紫檀的名貴,無疑更增加了這類雕刻的成本風險,所以一般廠家很少去嘗試。伍炳亮的這件作品,就其耗用人工之多以及采用深浮雕手法的精細而言,便已不能用單純的經濟效益予以衡量,而在于其對傳統家具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的探討意義。評價其藝術價值,這件作品整體型制恢弘肅穆,將萬里長城與傳統紋飾予以結合的設計也十分巧妙,兩者融合一體,相互輝映,既傳承了傳統清式宮廷家具的精華,也賦予其盛世華采的一面,體現了新時代下的精神風貌,是一件借古開新的創意之作,也是藝術價值極高的一件藝術收藏品。此外,單就這種大型的地座屏而言,它已不是一個家具實用器,而更偏于藝術欣賞性,因此伍炳亮的這件參展作品在探討傳統家具藝術品化的問題上也有其借鑒意義。(編輯 亞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