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9 | 來源:濰坊傳媒網
[摘要]今年文展會上,紫檀木嵌銀宮扇、大型立式嵌銀如意、嵌金銀絲的文具八件套和座屏“泰岱旭日”等設計新穎的紅木嵌銀新品將與市民見面。
即將亮相文展會的紫檀木嵌銀宮扇
每年的文展會上都會有濰坊特色紅木嵌銀工藝品和古典家具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4月6日,記者探訪連續參加四屆文展會的濰坊鳶都嵌銀廠得知,今年文展會上,紫檀木嵌銀宮扇、大型立式嵌銀如意、嵌金銀絲的文具八件套和座屏“泰岱旭日”等設計新穎的紅木嵌銀新品將與市民見面。
鳶都嵌銀廠工人們
正為參展作品忙碌
6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位于坊子區濰萊高速立交橋北的濰坊鳶都嵌銀廠。聽說記者要了解參展工藝品的情況,廠長孫凱立即帶記者向車間走去。在通往車間的路上,隨處可見擺放整齊的紅木原材料。孫凱說:“這都是剛剛采購的紅木原料。要經過一段時期的暴曬以后把表皮去掉,中間的芯才是制作紅木制品的原料。”
一進車間,嘈雜的敲打聲和打磨聲隨之傳來,磨碎的紅木屑和廢料隨處可見。越過打磨車間和雕刻車間,記者來到了嵌銀車間,這里的工人們都在各自忙碌著。廠里手藝最好的女技師周志正在對一個紅木筆筒進行嵌銀工作。只見細若發絲的銀絲和金絲在她的牽引和敲打下,很快就牢牢地固定在了雕刻圖案里,純熟的工藝讓人贊嘆。孫凱介紹說,周志是在制作“文具八件套”之一的筆筒,上面的圖案是仿戰國時期的青銅器花紋,十分復雜細密。該成品將在本屆文展會上亮相。
在另一張操作臺前,記者看到一位女技師正在一張尺寸較大的木板上嵌金絲和銀絲,畫面是生長在險峰的幾棵青松迎著太陽努力地生長。孫凱說:“這也是即將參展的一件作品,是一個高1.7米、寬1.1米的座屏,名叫‘泰岱旭日’。它使用的材料是緬甸花梨木,光嵌銀就要六七天,預計18號之前完工,不耽誤19號參展。因為泰山是山東的象征,所以我們設計制作這個座屏的目的就是向外地人展示山東博大的文化底蘊。”
海南黃花梨工藝品
將亮相本屆文展會
走出車間,孫凱又帶記者來到成品展廳。一進展廳,一陣木材的香氣撲鼻而來,只見展廳里擺放了各式各樣的紅木制品,有浮雕座屏、雕花家具、嵌銀看盤、嵌銀宮扇、嵌銀文房用品以及首飾盒等,真是琳瑯滿目。
在一座立式的大型嵌銀如意前,孫凱介紹道:“這座如意高1.06米,在設計方面的特別之處就是它是立式的,方便擺放。它的嵌銀圖案是前程似錦,是即將參展作品之一。”
隨后,孫凱拿起一把帶有扇座的宮扇介紹道:“這把宮扇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它是在紫檀木上嵌銀。我們通常見的紅木嵌銀宮扇材質都是花梨木,因為花梨木軟硬適中,特別適合做嵌銀制品。而紫檀木木質較硬,不容易雕刻嵌銀,但是我們克服了這個難題。”孫凱說,宮扇四周為鏤空雕花,還有部分白色象牙雕花裝飾,宮扇主體兩面都有嵌銀圖案,一面是百子鬧春,另一面是福祿壽,象征著吉祥如意。這件作品需要制作大約一個月才能出廠,一經推出就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聊起還有哪些珍貴展品將亮相文展會,孫凱又帶領記者來到了他的辦公室,拿出兩件由海南黃花梨制作的工藝品,一件是“李白品茶”筆筒,另一件是一尊彌勒佛擺件。孫凱說:“天然的海南黃花梨已很少了,制作這兩件作品的木材都是我們早年到海南當地農民那里,買的他們從舊房子上拆下來的檁條,這些樹都是長了好幾百年的。因為稀少珍貴,所以也打算帶到展會上去展覽。”
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源于技師心靈手巧
一個好的設計必然是來源于心靈手巧的設計師,在濰坊鳶都嵌銀廠看到的這些新穎獨特的紅木工藝品也不例外,它們都由廠里資格最老、經驗最豐富的老師傅陳增設計完成。2011年10月,67歲的陳增拿到了“省級非遺項目濰坊嵌銀漆器代表性傳承人”證書。2012年2月5日至15日,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成果大展上,陳增現場展示了紅木嵌銀這門古老的手工藝。在這次展會上,陳增制作的紫檀木嵌銀宮扇和嵌銀絲博古文具榮幸地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目前,這位老師傅正在醞釀新的設計。
孫凱告訴記者,不只是老師傅陳增,他們的年輕女技師周志也是手藝了得。周志曾經于2011年10月,應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的邀請去澳門,參加在當地世界遺產盧家大屋舉行的民間藝術展演,并現場展示了嵌銀工藝,吸引了無數參觀者駐足圍觀,她帶去的嵌銀工藝品也很快被搶購一空。
保護非遺手藝,利用生產性保護,將紅木嵌銀這門古老的、具有濰坊特色的手工藝傳承并發揚光大,制作出更多的紅木嵌銀工藝新產品,讓更多人愛上這種精美的工藝品,并由此記住濰坊這個美麗的城市,這是濰坊鳶都嵌銀廠的宗旨,相信這些特色展品必將在本屆文展會上閃現耀眼的光芒。(編輯 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