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8 |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摘要]10月14日,2011中山(隆都)紅木家具文化節盛大開幕,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古典家具修復工藝大師、北京林業大學客座教授王秀林應邀首次走進沙溪,來到文化節現場和深入企業當中,點評現場紅木精品,傳播紅木知識,弘揚中國國粹文化。
王秀林
10月16日,為期三天的2011中山(隆都)紅木家具文化節劃下了完美的句點。展會期間,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古典家具修復工藝大師王秀林應邀首次走進沙溪,來到文化節現場和深入企業當中,點評現場紅木精品,傳播紅木知識,弘揚中國國粹文化。那么,對于沙溪紅木家具文化節,王秀林大師有著怎么樣的感受和看法?對于沙溪紅木產業的發展又會提出怎么樣的期待?來聽聽他是怎么說的。
記者:王老師,您好。能否談談您對于此次沙溪紅木家具文化節的看法?
王秀林:沙溪的這次文化節,還是不錯的,文化藝術氣息也比較濃。我相信這次活動對于沙溪紅木產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如果沙溪鎮的企業家、企業、優秀的匠人們,通過不同的途徑,展示沙溪鎮的紅木文化和技藝的高潮。那么,未來,沙溪紅木產業一定會越來越好!
記者:您剛剛提到沙溪紅木產業的優秀匠人,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匠人呢?
王秀林:一個優秀的匠人,首先要有良心,他的良心就是中國人。他必須對每一種材料都合理使用,對每一道工藝都非常嚴謹,傳承工藝與現代的機械化相結合,產出的家具在形、藝、材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標準,這樣的匠人不是一般木工所能做到的。如果單為掙錢,為生活的匠人,特別是計件的,那么偷工減料的現象在全國不同的地區就都會發生,這樣的就不能稱之為匠人。
記者:現在整個紅木行業,工藝失傳現象較為嚴重,您覺得怎么樣才能很好的傳承下去?
王秀林:這個首先要有政府部門的重視,并采取措施。在浮躁的社會里,必須先祛除企業和消費者的浮躁心理,學會理性的對待紅木行業。其次要有熱情的企業家們聯合起來,并用實際行動辦點事情,比如說辦民辦學校,培養匠人,這個是很重要的。
記者:培養一個優秀的匠人大概需要多長的時間?
王秀林:多去參考老一代人留下的文物資料,多去故宮參觀和體驗一下中國故宮的家具文化,感悟文化內涵。當然,匠人是苦練出來的。十年培養出一個大學生,十五年培養不了一個好匠人。
記者:沙溪紅木產業有提倡過原創作品,但要順應時代發展,就必須要創新,對此,您有怎么樣的看法?
王秀林:原創作品分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它們分別代表了中國明清時代家具在工藝、造型上達到了頂峰的地步,但是這些家具傳承了不同年代,不同朝代的發展過程,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組織者,創造者的文化內涵與傳承。所以要傳承與創新發展相結合,在傳承中,比如說圈椅,為什么明式圈椅那么受歡迎,是因為它本身就有文化在里面,并符合人體工藝學,這都是文化內涵的表現。
在傳承發展中,當然也需要創新。只是在創新中不要離開中國古典家具文化的傳統四大要素“形、藝、韻、材”。韻味要做出中國人的這種正直、勤勞、誠實等優秀品質,尤其要表現在造型里面。包括我們的榫卯結構,都是有文化的。所以我希望在傳承的榫卯結構的基礎上,順應現代家具使用的環境,更有益的發展。希望原創家具在傳承的基礎上更加發揚光大。
記者:對于沙溪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您怎么看?
王秀林:依目前沙溪紅木產業發展的形勢,以及沙溪政府所做出的努力,沙溪紅木產業是一定會越來越好的。只要企業做家具與做人一樣,重視產品的質量、工藝等等,那么其發展空間是無法估量的。
記者:好的,謝謝您接受采訪。 (來源:中國古典家具網 本網記者jun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