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30 | 來源:四川日報
[摘要]8月29日,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落成暨開館儀式在都江堰中心鎮舉行。
8月29日,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落成暨開館儀式在都江堰中心鎮舉行。
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始建于2000年12月,由來自臺灣的實業家盧泓杰斥資千萬元創辦。據盧泓杰介紹,新落成的成都烏木藝術博物館占地50余畝,陳列面積約2800平方米,展出藏品200余件。整個博物館分為室內展廳和室外展區兩大部分,包括扇形主體展廳、副展廳“品嵐閣”、太陽神廣場、烏木陣四大區域。其中扇形主體展廳陳列著200多件人工雕刻而成的烏木藝術品以及未經雕琢的天然烏木,副展廳“品嵐閣”則是烏木工藝藝術品品鑒與展示的主要展館。通過陳列展示,博物館對烏木的形成過程、烏木收藏的興起與發展、烏木藝術作品的形成等內容進行了較為系統的介紹。
室外展區則以數十根烏木組成 “烏木陣”,與直徑7米重達8噸的博物館鎮館之寶——“萬根同心·太陽神”一起重現著烏木的歷史演變進程。盧泓杰透露,這件鎮館之寶得來頗費功夫,前后搬運了3年。1996年,幾位農民在新津挖河沙時意外發現橋墩邊有許多烏木的根,盧泓杰聞訊后連夜趕到現場查看。他發現,想把烏木整體搬上來,非大型機械不可。于是,根據工程人員的建議,他決定在河灘上修一條路。路修好了,正當他準備把機械運來時,河水上漲把路給淹了。等洪水退卻,路也已被水沖毀了。第二年,盧泓杰又去修路,這一次烏木拉上來一半又漲水了,只好把運去的機械搶運上岸。第三年,盧泓杰吸取了前兩次的教訓,趕在洪水到來前提早行動,終于將烏木拉了上來。搬運回來時,才發現博物館的門太小,只好破墻而入。
盧泓杰告訴記者,他用十余年的時間,幾乎收集了成都平原90%以上的烏木原料。目前,博物館正在規劃建設二期工程,主題是“走進遠古文明”,預計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