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4 | 來源:新浪收藏
[摘要]《鑒寶》雜志傳統家具欄目主編、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鄧雪松認為,仿古紅木家具行業通過文博會這個平臺,加深了行業之間的交流,而“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的設立,則樹立了精品意識和“作品”概念,引導一些企業開始走上原創設計制作的道路,萌發了以藝術創作的態度來對待家具設計制作,定位于紅木家具藝術品收藏領域。

海南黃花梨靈芝如意紋大床三件套
近日,第七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之“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在深圳會展中心5樓的菊花廳揭曉。享有“嶺南魯班”美譽的明清式古典家具設計大師伍炳亮創新設計的作品“海南黃花梨靈芝如意紋大床三件套”
憑借材質精良豪奢,做工精美巧極,韻味妍秀瑰麗從1210件(套)工藝品中脫穎而出,摘得本獎項特別金獎。這是繼“明式海南黃花梨透雕螭龍紋八扇大圍屏”、“清式紫檀精刻清明上河圖”等作品在以往4屆蟬聯該獎項之后,第五次獲此殊榮。
深圳文博會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化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盛會,其中設立的“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以追求原創、突出精品為主旨,是中國工藝美術設計界最高規格的賽事活動,而特別金獎的規格更是堪比國內工藝美術界的“奧斯卡”。
海黃精品創新設計 好評如潮
本次文博會,伍氏興隆展廳在第九號工藝美術展館顯得別具一格,古典建筑的風格,青磚白瓦的外墻裝飾,以及門口兩棵青翠欲滴的盆景樹臨風迎客,瞬間“秒殺”了賓客的眼球。展館中,伍炳亮按照明式海南黃花梨系列、越南黃花梨系列和清式宮廷紫檀系列、老紅酸枝系列將精品家具進行了展示,整個展廳顯得整齊劃一而又錯落有致。
本次蟬聯特別金獎的“海南黃花梨靈芝如意紋大床三件套”就陳置于“國寶海南黃花梨明式家具珍品系列”展廳。一直以來伍炳亮的作品因傳承明韻清風在業界被廣為認可,而此作品在風格設計上卻做了很大的突破,更多地考慮到現代家居生活的需求,它以現代雙人大床為基本構架,引入中式傳統家具用料及紋飾,可以說是傳統工藝和現代市場需求的完美聯姻。由于全部采用精品黃花梨制作,僅就用材而言就高達1400萬,市場估價在2000萬元左右,用材豪奢可見一斑。除此之外,作品造型柔潤沉穩,紋飾精致細膩,床身牡丹錦簇,寓意富貴吉祥,福祿壽紋象征壽比南山,如意紋諧音事事如意,與華美絢爛的黃花梨材質相得益彰,盡顯富庶之姿。
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杭間在觀賞之后,評價其將珍貴的海南黃花梨與中國傳統家具的榫卯結構、雕花工藝,與現代家具造型相結合,既保持了東方古典文化的儒雅,又順應了現代家居生活的功能需求,是一件借古開今的精品力作。
連續五載蟬聯金獎 緣由為何
“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自2007年第三屆文博會正式推出以來,已連續舉辦五屆,共收到全國各省市選送的陶瓷藝術、石雕、玉雕、木雕、漆器、刺繡、傳統古典家具等藝術作品5238件,均出自著名工藝美術設計師、工藝美術大師以及國內外知名設計院校師生、工藝美術品設計制作企業之手。賽事的九位評委均由國內最知名和權威的設計大師、專家教授與行業領導組成,評審過程嚴格細致、公正公開。對于“特別金獎”的評選更是采取一票否決制,即參評作品必須同時獲得九位評委的一致通過,有一人反對或棄權都將與金獎無緣。此外,作品必須吻合時代需求,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予以發展與創新,并能在相應的工藝美術類別中代表我國工藝美術設計制作的最高水準,可以說甄選出來的作品無疑是眾望所歸之傳世佳作。
而伍炳亮旗下“伍氏興隆”品牌卻在如此嚴格的篩選下連續五載蟬聯特別金獎,緣由為何?記者帶著疑問采訪了作品原創設計者也是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古典家具收藏委員會副主任伍炳亮,他略有所思地說是實踐出真知的結果。伍炳亮浸淫仿古家具行業三十余年,身體力行地收集整理、悉心研究明清家具的型制特點、榫卯結構和雕刻裝飾等工藝,并總結出了以“型”、“藝”、“材”、“韻”為準則的傳統家具評鑒與設計制作指導理論,堅持“仿古不泥古”的創作思想,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推陳出新,高仿、改良與創新設計出了一大批醇厚樸實、雅致中正明清風格紅木家具。三十多年來,他無論是參加國內外的各大博物館、展會,還是閱讀古籍、畫冊,一旦發現經典款型,要么盡全力購藏,要么繪制圖形,加以揣摩、仿制,厚積而薄發,其創作靈感自然源源不斷。其作品《清式紫檀三扇式大地座屏》、《明式黃花梨無束腰霸王棖大畫桌》與《明式黃花梨大號四出頭官帽椅》先后被中南海、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紅木家具創新設計 輝煌可期
伍炳亮還認為,古典紅木家具制作的精髓在于創新設計,如今的工藝技術水平上雖已大大超越明清兩代,如果還僅僅停留于仿制層面,制作的產品不僅在很大程度上與現代生活理念相悖,且毫無生命力可言,行業發展也會停滯不前。他強調要以“借古開今,化古為新”的創新方式來設計古典明清家具,既要繼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傳統工藝和藝術菁華,又要融入現代生活的需求,在沿襲中有創新,在繼承中有發展。
《鑒寶》雜志傳統家具欄目主編、中國家具協會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鄧雪松認為,仿古紅木家具行業通過文博會這個平臺,加深了行業之間的交流,而“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的設立,則樹立了精品意識和“作品”概念,引導一些企業開始走上原創設計制作的道路,萌發了以藝術創作的態度來對待家具設計制作,定位于紅木家具藝術品收藏領域。在名貴木材資源稀缺的今天,類似伍氏興隆這樣的仿古家具企業,定位于制作收藏級別的紅木家具作品,正是傳統家具行業是否能夠持續和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