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13 | 來源:中國網
[摘要]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沿街一間挨著一間,隨處可見高中低檔各類紅木家具店。由于紅木家具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水土不服’,長期以來一直過不了長江。直到聯盟標準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狀況,使大涌紅木家具順利過了長江,年產值從原來的幾億元增長到現在的20多億元,搶占了全國60%以上市場份額。
記者來到廣東省中山市大涌鎮,沿街一間挨著一間,隨處可見高中低檔各類紅木家具店。走進一家名為奇典居的家具店,只見門口一套雕工精美的安哥拉紫檀木椅,周身雕刻的“百鳥朝鳳”景象栩栩如生,引得一批外地客人嘖嘖稱奇。“來我們店買家具的客人全國各地的都有,去年我們已經把分店開到了北京。”奇典居總經理肖廣鐸說。
“雖然大涌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做紅木家具,但由于紅木家具在寒冷干燥的北方‘水土不服’,長期以來一直過不了長江。”中山市質監局副局長陳榮真告訴記者,直到聯盟標準的出現才改變了這一狀況,使大涌紅木家具順利過了長江,年產值從原來的幾億元增長到現在的20多億元,搶占了全國60%以上市場份額。
紅木家具聯盟標準是怎樣產生的呢?十多年前,大涌鎮對紅木家具產業集群進行普查,發現不少小企業存在無標準生產、技術含量低等現象,導致市場上的紅木家具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中山市質監局和大涌鎮政府為了統一“技術門檻”,使企業邁向高端制造和精品制造,決定聯合行業協會,研制紅木家具企業均可適用的“聯盟標準”,由此誕生了中山市第一個聯盟標準,并形成了“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制定標準、解決產業技術問題的模式雛形。這樣,如何從技術上解決紅木家具在寒冷干燥地區發生內裂、變形的質量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大涌鎮木材干燥中心就是配合聯盟標準實施、解決上述問題的產物。在干燥中心記者看到,成堆的木材如小山般堆放在大門口。走進里面的干燥間,只見干燥過后的木材變得堅實、緊致,用手叩起來咚咚有聲。中山市紅木家具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總工程師曹新民告訴記者,“干燥方法是解決木材變形問題的關鍵,中心配置了國內先進的大型成套自動化木材干燥系統,通過實施高水平的聯盟標準,借助廣東省質量監督紅木家具和辦公家具檢驗站的技術優勢,為全鎮160多家企業提供各種木材的干燥加工服務,使干燥周期從原來的6個月縮短為現在的20天,優質木材出品率由60%提高到95%,紅木家具質量大為提高。”
聯盟標準的實施不但使大涌紅木家具打開了北方市場,而且形成了現代物流、專業木材干燥、產品質量檢測等完善的紅木家具產業鏈條,競爭力大增,成功鑄造了“紅木家具生產專業鎮”品牌。現在,“大涌”紅木家具已成為廣東省著名商標。
如今,大涌企業牢牢掌握了紅木家具市場的標準話語權。由大涌企業牽頭起草的行業標準《深色名貴硬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于2008年正式頒布實施;2009年又申報制定國家標準《紅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獲得了國家標準委正式立項。據了解,該項標準目前已通過專家組評審,很快將頒布實施,必將進一步促進紅木家具產業發展。